作者简介

汉斯·贝尔廷, 1935年出生于德国,曾在美因兹大学和罗马大学修习艺术历史、考古学和历史。1959年取得艺术史博士学位。1966年为汉堡大学的艺术史副教授;1970—1980年为海德堡大学的艺术史教授;1980年为慕尼黑大学的艺术史教授;1989—1990年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迈耶·夏皮罗客座教授;1996年为汉堡大学的艺术史副教授。2000年,他与24位来自艺术史、文学批评、哲学、神经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博士创立了跨学科的人类学和图像研究项目“图像媒体机构”。2002—2003年,他被任命为巴黎法兰西学院的欧洲主席。
其代表著作有《图画与迷信》《艺术史的终结》《真实的图画》《佛罗伦萨与巴格达》《世界的镜子》《艺术史导论》《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等。

内容简介

当人出现在图像中时,人脸总是成为图像的中心。而与此同时,脸却仍以其特有的鲜活和生动,与一切将其固化为图像的尝试相对抗。在这部前所未有的《脸的历史》中,作者汉斯·贝尔廷探讨了脸和图像之间的这种张力。

《脸的历史》从石器时代最初的面具开始,以现代大众传媒制造的脸为终点。汉斯·贝尔廷在宗教面具、舞台面具与演员的脸部表情、欧洲肖像绘画、摄影、电影、当代艺术中,发现了种种企图征服脸的尝试。而由于脸和人的自我都是一种鲜活的存在,这些尝试无一不以失败告终。生命不断地进入图像,最终却与一切再现规范和阐释标准相对抗。甚至近代欧洲的肖像绘画所生产出的也大多只是一些面具。电影虽然以无可比拟的私密性对人脸进行了展现,但这种将人类第一次真正付诸画面的诉求也宣告失败。

《脸的历史》充满了打破流行观点的真知灼见,是对漫长历史中诞生的人类自画像的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


汉斯·贝尔廷, 1935年出生于德国,曾在美因兹大学和罗马大学修习艺术历史、考古学和历史。1959年取得艺术史博士学位。1966年为汉堡大学的艺术史副教授;1970—1980年为海德堡大学的艺术史教授;1980年为慕尼黑大学的艺术史教授;1989—1990年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迈耶·夏皮罗客座教授;1996年为汉堡大学的艺术史副教授。2000年,他与24位来自艺术史、文学批评、哲学、神经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博士创立了跨学科的人类学和图像研究项目“图像媒体机构”。2002—2003年,他被任命为巴黎法兰西学院的欧洲主席。

其代表著作有《图画与迷信》《艺术史的终结》《真实的图画》《佛罗伦萨与巴格达》《世界的镜子》《艺术史导论》《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大旗虎皮
    尽管对书的内容和方法有充分的预期,结果还是有许多出乎意料的精彩之处。脸,是无法穷尽的形式和主题,贝尔廷已经彻底告别了艺术史研究的传统框架。没想到贝尔廷的中译本,都是他后期的著作,那些声称正在翻译早期著作的出版社们,你们在干嘛?07-08
  • 哭之笑之
    p8马瑟·牟斯《关于原始交换形式——赠予的研究》译成《礼物》不好吗?04-06
  • malingcat
    四星半。不是一部顺序写来的书稿,更像是对几个关键问题的论述合集。脸与面具的关系显然深深纠缠着作者,从图像人类学的角度说,有洞见,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说,就略显薄弱。涉及艺术史中经典作品的部分相当出色。印刷装订大气优雅,加分。08-25
  • 《脸的历史》,追溯了艺术史中脸的各种特征,从古典到现代,探讨了脸在各类媒介中的美学意味,俨然是一部文化史。08-02
  • 又及
    读到中段,渐入佳境。要读第二遍,才能把握。180429,读毕。不算一本著作,但确有很多真知灼见散落各处,尤以第二部分为佳。0501,重读了序言和第一部分,其实也很好,尤其是127页谈阿尔托去世前的那副素描杰作,文字简洁、到位、感人。译文也好。0504,重读完毕。确实,这书,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混乱,主题还是,在脸与面具之间,中间插入表情、摄影、肖像画、电影、图像等等。脸与面具好像处于两极,但又并非截然对立。大概。是好书,但谈不上喜欢。04-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