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贺雪峰,男,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践,长期坚持实地调研,学术研究上主张“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在城乡治理、农业政策、农村经济、土地制度、社会政策、乡村文化、社会理论、基层政治、城市化等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著述,是“华中乡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内容简介

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三农工作的纲要。当前中国农村和农民已经发生巨大分化,不再存在一个抽象而统一的乡村,不同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因此,有必要对战略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笨人
    注水有点多,太啰嗦,蓄水池、稳定器、富人看星星的别墅等词汇反复出现。但还是有些观点不错,关于精准扶贫的表述,还真敢说。02-13
  • 夕林
    贺老师的书及其中的观点总是给人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都是战略性的思考,非常大气,可谓“大开大合”。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文风朴实,言简意赅,条理清晰,针砭时弊,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一股清流。11-06
  • 郭留白
    忙碌的结案季,每天午休时挤出三四十分钟,零零碎碎读完。这几年华中村治学派的论文、书前前后后读了不少,感觉在贺雪峰等教授的带领下,华中村治学派已经有了一套可复制、可传承的调研方法,资质中等的研究生经过这套训练,也能写出不错的调研文章。相比于对受教育者智商要求几近苛刻的苏力模式,华中村治学派才应该是未来社会学教育的主流11-28
  • 赫拉克利喵
    作者很多观点与黄奇帆正好相反。农村宅基地应保留,为农民留退路,避免大规模贫民窟;建设用地指标转让,只是财富转移,无法创造价值,反而可能提高农民进城成本。精准扶贫,让农民去市场经营必然也伴随着经营失败的风险,不能强迫。扶贫工作经常出力不讨好。高昂的组织成本,监督成本,与达成的效果而言,是否值得?01-08
  • 范思朦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社会结构、乡村建设、土地制度、乡村治理、组织再造,围绕着乡村振兴的五个目标开展的阐述。缺点是每一部分是由好几篇文章组合成的,文章重复率比较高。优点是对于当前农村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很到位,也提出了一定的可行性的解决办法。其中我觉得可以推广的是关于农村养老和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做法,推动土地改革向国有农场学习的办法。但是文中仍旧有一些问题我不是太认同,比如中国农村人口的结构。对西部农村问题的研究也比较少。03-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