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1934年4月出生于美国的克里夫兰,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博士学位,博士专业方向是法国文学,博士论文是《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耶鲁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任教。1967年后,到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担任副教授、教授,主讲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1976年后,又回到耶鲁大学法 文系担任教授。1986年,他来到杜克大学担任主讲比较文学的讲座教授、文学系主任兼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2003年辞去系主任职务,继续担任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杜克大学人文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从学术背景来看,詹姆逊前半期是一个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专著《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1971)、《语言的牢笼》(1972)、《政治无意识》(1981)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三部曲"。但詹姆逊本人后来却并不认为自己专属于文学研究,而是一个"文化批评家","注意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詹姆逊的这一自道概括了他的学术兴趣的转移:出版《政治无意识》之后,他的视野转入了文学的外部文化环境,开始了对后工业社会的总体性观察。1982年,他在美国惠特尼博物馆发表的"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的演讲,标志着他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路,在资本扩张与文化生产之间探索深层的关联。随后他陆续出版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可见的签名》、《地缘政治美学》、《时间的种子》、《文化转向》等论著,都聚焦于弥漫在西方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现象,并将其纳入历史化的语境中条分缕析,成为当代西方社会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内容简介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重读〈资本论〉》适合我们当前的时代,因为它本质上是一部关于失业的著作。近几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激发了人们对《资本论》的兴趣,新的解读一般聚焦于全球化,说明资本与现代劳动结构的密切关系。但詹姆逊认为,《资本论》还试图解决哲学和再现的问题。詹姆逊指出,马克思试图表达的是全球资本主义这一复杂的整体现象,对这种现象的回应是创造出一个概念不断运动的文本,把资本的每一个新的特征转变成一个问题,把每一种新揭示出来的特点转变成有待解决的新的挑战。这一过程表明了资本主义的神秘力量——它是一种自我修补的机制,通过扩展克服它的衰败,而全球化正是这种修补的最新实例。然而,詹姆逊强调,资本主义是一种穷凶极恶的机制,其典型特征是浪费和破坏,当前破坏的体现是大量失业。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1934年4月出生于美国的克里夫兰,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博士学位,博士专业方向是法国文学,博士论文是《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耶鲁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任教。1967年后,到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担任副教授、教授,主讲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1976年后,又回到耶鲁大学法 文系担任教授。1986年,他来到杜克大学担任主讲比较文学的讲座教授、文学系主任兼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2003年辞去系主任职务,继续担任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杜克大学人文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从学术背景来看,詹姆逊前半期是一个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专著《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1971)、《语言的牢笼》(1972)、《政治无意识》(1981)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三部曲"。但詹姆逊本人后来却并不认为自己专属于文学研究,而是一个"文化批评家","注意的是世界范...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江海一蓑翁
    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詹姆逊解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力作,与后世很多学者更多从政治经济学和全球化角度分析《资本论》不同,詹姆逊这本小书更多侧重于从哲学层面进行解读,深入分析《资本论》里的时空观念和辩证法思想,可以作为进入《资本论》原典阅读的导读性书籍。05-17
  • 棠棣
    帮助了我两次资本论作业。非常感谢。前两章太绕啦!但是绕懂了之后发现是一本兼具理辩和文采的著作~(花里胡哨的词语多,超级适合摘抄下来用作标题!)11-14
  • 无虞
    詹姆逊用文学解读的方式激活了资本论,他认为资本论的首要目的是再现represent作为总体的资本主义。“再现”是在概念化以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上使用的。任何构建资本主义模式的努力(即再现)都是兼有成功和失败的:一些特征被突出了,另一些特征被忽略乃至歪曲了。每一种再现都是不完全的并且无法彼此通约。因此,好的再现必须是由复数的视角构成的混合体,这要求一种辩证的态度——避免任何单面性。人们无法定义资本主义,而只能在一种视差中暂时接近它。这种理解使得詹姆逊从资本论中获得许多新议题:比喻的意味、不同章节安排的意味、时间与空间问题。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政治维度的缺失——它的“经济”(在非常宽泛、笼统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和政治断然分离——是它巨大的原创力量之一。”04-28
  • 余颜
    谈不上特别好,肯定也不是导读书目(标题明摆着「Representing」,导语写了一堆「再现」的问题,明摆着是要做强文本解释而不是导读)。处理的主要是《资本论》第一卷,讨论价值的部分没完全看懂(前后翻了几次觉得是他写得并不清楚,翻译也支支吾吾,尤其是涉及机器和价值创造的关系时),其他的部分反倒比较简单,尤其是后面处理时空、历史、重复等问题。政治结论要求开启可能性,或者说一种返回经济运作自身(而非治理)的思考方式。08-30
  • xxtmz_saint
    资本主义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历史现象(具有结构和事件两幅孪生面孔)。《资本论》不仅是对一个系统的再现,其自身也是一个独特的历史事件,这构成了它的辩证法。资本主义如一个诡雷,它的开放性在于其扩张动力,一旦稳定下来便会停滞与消亡,它吸纳所经路上的一切、将此前外在于它的一切内化,通过一个已经成为辩证的交错配列,封闭系统的限制的一切弊端都转移到了开放系统上。对《资本论》的解读至少可能产生的两种政治实践结果:对体系压倒性的威力的强调——鼓吹宿命论,英雄主义的修辞——可能导致危险的唯意志论。统治是通过剥削的结构建立起来的并维持其再生产的方式。我们应当从剥削(社会主义计划)——全球性失业而非统治(易被拉拢的民主计划)角度来重新思考那些被忽略的世界人口,这也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全球层次的转换政治学的应有之义。12-0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