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泉根,1949年生,浙江上虞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儿重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王泉根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研究。著有《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儿童文学的审美指令》、《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等10余种著作。曾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1年)、首届(1995年)与第三届(2003年)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曾宪梓优秀教师奖(1997年)、台湾杨唤儿童文学特殊贡献奖(1990年)等。曾先后指导16名博士生(其中4位来自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28名硕士生。独立承担或主持2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约翰·史蒂芬斯,1944年生,澳大利亚人。先后获墨尔本大学优秀学士学位、悉尼大学优秀硕士学位、麦考利大学杰出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悉尼大学和麦考利大学,现为麦考利大学资深英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访问教授。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前任会长,现任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刊《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主编。出版《儿童小说中的语言与意识形态》等多种学术专著,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于2007年获国际儿童文学理论界的最高奖——国际格林奖。
罗伯塔·塞林格·特瑞兹(Roberta Seelinger Trites),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文学院院长、英语教授,贝勒大学英语博士,美国《儿童文学协会季刊》主编。著作《唤醒睡美人:儿童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声音》曾获199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奖。还著有《大闹天地:青少年文学中的力量与压制》,曾获2002年美国儿童文学学会图书奖。
李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博士。现为澳门理工学院语言暨翻译高等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及儿童文学。曾获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研究基金,参与《儿童文学百科全书》的编撰,参与《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的翻译。曾在《中国科技翻译》、《文学论衡》(香港)、New Review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Librarianship、The Journal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tudies、Papers:Explorations into Children's Literatur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内容简介

《唤醒睡美人:儿童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声音》是一本入门性质的书籍,其中各章内容是以主题来组织的,尽管在某些章节中作者有时也会按书籍出版的时间顺序来加以讨论。《唤醒睡美人:儿童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声音》的前面几章涵盖了儿童文学中女性主义评论最基本的概念:传统的性别角色与主体性。这些概念为后面几章要探讨的更为复杂的声音、群体与叙事结构等理论奠定了基础。《唤醒睡美人:儿童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声音》每一章的开头都对与所要讨论的主题相关的理论进行总结,然后再对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阐释。如果这种在理论与分析之间的来回跳跃使得《唤醒睡美人:儿童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声音》有时候看起来具有双重性,这是因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直尽力平衡自己作为一个学者的角色与作为一个教师的角色,希望作者的文学批评理论知识能够对其他儿童文学工作者具有实际的用途。


王泉根,1949年生,浙江上虞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儿重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王泉根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研究。著有《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儿童文学的审美指令》、《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等10余种著作。曾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1年)、首届(1995年)与第三届(2003年)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曾宪梓优秀教师奖(1997年)、台湾杨唤儿童文学特殊贡献奖(1990年)等。曾先后指导16名博士生(其中4位来自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28名硕士生。独立承担或主持2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老芒麦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儿童文学作品。06-11
  • Alex
    实在好的女性主义儿童文学理论文献04-23
  • 艾拉和树
    互文性的部分很受启发 很大一部分内容在谈儿童文学作品如何通过语言建构儿童/女性主体,也提到艺术家小说中元小说等叙事分析,很受启发06-05
  • 余声禾
    语言是主体性的源泉。09-29
  • 初明野
    空闲的时候翻了几天翻完了,用女性主义视角对一些儿童文学文本进行了拆解和细读,并在现有的文论工具基础上补全了早先空缺的那一块。由于几乎所有涉及的文本都没读过所以也并不清楚分析得如何,但行文真的太真诚和温柔了,感觉就像是被牵着手走进一个人与人相互对话与联结的世界,在那里你可以说话,可以谈论伤痛,可以彻头彻尾地重生也可以持续驻足地凝望过去的自己。引文的眼光也很好,光是片段式的阅读就让我好感动。04-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