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孙沛东女,陕西铜川人。巴黎政治学院社会学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社会学博士,曾任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展学院社会学系教师,现任教于复旦大学。研究领域包括消费与时尚、婚恋与市场、国家与社会。

内容简介

每逢周末和法定节日,上海市HP区NJ路附近某公园的北角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群中老年人三三两两,或立或坐,以品评的目光相互打量。这些人或是拿着写满信息的纸牌四处游走,或是站在自己的“摊位”前面。这里就是上海相亲角,一个特殊的公共聚会场所。

相亲角中上演的并非是“剩男剩女”的戏码,真正的主角是他们的父母——当年的知青一代。知青一代在婚恋大事上曾经被“党疼”“国爱”,而今他们的子女要解决婚姻问题时,国家却早已从私人情感领域退出。市场化对日常生活的入侵,以及国家对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性领域的改制,迫使城市居民凡事依靠自己的程度达到了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父母们的集体性焦虑在相亲角中展露无遗。

白发苍苍的他们为何要瞒着子女跑到公园来代理相亲?为什么明知子女的婚事要由子女决定,却乐此不疲地奔波于各大公园的相亲角?为什么相亲角的婚配效率基本为零,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日均人流量过万次?《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将为您揭开上海相亲角的神秘面纱。

孙沛东

女,陕西铜川人。巴黎政治学院社会学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社会学博士,曾任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展学院社会学系教师,现任教于复旦大学。研究领域包括消费与时尚、婚恋与市场、国家与社会。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Aragorn
    失败的研究、失败的写作。研究方面:1、没证明问题的有效性,即“白发相亲”者普遍认为相亲角没效率,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长期来。“低效率”和“父母热衷来”都是作者的主观判断,没有比较其他的相亲/择偶途径。虽然218页-220页讲了下相亲角的比较优势,但不太有说服力。2、在知识谱系中的定位不合理,梳理择偶理论的文献基本算是匹配错了研究主体(至多是择偶代理人吧……),直接导致全市前3章大篇幅地讲为什么相亲角效率低,而没去回答核心问题。写作方面:1、头重脚轻/本末倒置,200多页才开始试图解释最初的问题,即为什么低效率的相亲角能不停吸引人来,然后分析也是浅尝辄止。2、材料取舍没有标准,放了过多次要的访谈和分析,并且论点组织混乱,不少重复。3、参杂个人的道德判断。其他问题还有很多,只是字数限制到了…05-04
  • yycatty
    #分享书籍# 一部干巴巴的学术研究,比之前报纸上她的访谈要无趣的多。另外不太习惯将新浪微博和天涯帖子作为正式引用源……06-14
  • 大-燕-威-王
    我看过的许多社会学调查报告,都是类似于这种从身边小事出发的,看似小,实则非常有研究价值。11-03
  • 纯蓝墨水
    “看见”,感觉作者离这个群体还有距离,不过研究得挺认真地……五年前的调查,现在可能情形又不一样了……另外内容并不偏向女性啊,取这个标题是吸引眼球吗09-11
  • frozenmoon
    中国有这么多鲜活得难以想象的选题,但是有学术能力的人没有敏感和兴趣,有敏感和兴趣的没有学术能力。记者又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追踪和深入。唉。07-0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