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法] 罗伯特・纳伯格 (Robert Neuburger)

内容简介

全球存在主义心理学研究专家年度力作,耶鲁大学推荐必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沈书枝
    这个书名被改得如此鸡汤,以致简直让人不好意思标记。用Google翻译了旁边的原书名,实际上是《存在:最亲密、最脆弱的情感》。整本书讲人的存在感的来源与缺失,是比较正式的学术写法(看目录可以知道),挺好看的。我所感兴趣的在于存在感的丧失,人们感受到痛苦时有时寄意于艺术创造,有时则通过其他种种方法来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以及第六章对抑郁的见解,作者认为抑郁是身处不正常环境的主体对环境不适应的一种正常反应。我们需要看见这种痛苦,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将个人归拢到“抑郁症”的群体中去。12-09
  • 轻吟浅唱
    偏学术,比较短,存在感。“一个人只有跟其他人建立关联,生活才会产生真正的意义,不至于时而陷入空虚和迷茫,即丧失存在感”01-10
  • Chole_Ma
    个人觉得这本书谈起来有点泛泛,无论从理论和现实角度的借鉴意义都不太大,不推荐。01-13
  • JoyceCheng
    首先书名把存在翻译成缺爱就有点儿投机倾向,其次作者是以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分析了几个患者抑郁症的病情,除此之外就是心理学简单知识科普风格的个人化行文,跟副标题“如何获得安全感blabla”没一毛钱关系。作者并没有指导我们怎么做,只是泛泛谈到:斩断与他人联系光靠自己是无法获得存在感的,吸食致幻剂也是不能获得存在感的。好的吧。01-17
  • 云水之遥
    缺爱这个翻译纯粹是瞎搞,原文的词是「存在感」,作者的立论也很简单,存在感存在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中。很难得的是这书写的逻辑很清晰,比罗洛.梅的那些存在主义哲学的书要好懂太多了。难得一见讲这种主题又写的这么好懂得书。01-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