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彼得・沃森| Peter Watson

内容简介

★ 尼采“上帝之死”的宣言,如何催生出后现代的碎片化社会?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呱呱天使
    六百多页很畅快地读下来了。叹服作者跨学科知识的广博程度和精简的概括力。在祛魅后的世界中如何生活,作者倾向于赞同一种艺术的进路,叙事的策略。无论是诗歌还是科学理论,都可以说是一种绚丽壮观的命名术,前者通过丰富的语汇精微地拓展了人类的经验,后者解放我们的观念,提供理解世界的统一性的概念。人类渴望超出自身的宏大整体,渴望着“本质性”“统一性”的解释,渴望为一切行为找到归根结底的原因,或者目的。而我们只能通过主观去体验,却注定被抛入一个客观的的世界中,这当中的巨大罅隙,既形成了荒诞,也带来了种种替补性方案,而宗教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尼采宣布上帝死后,精神分析现象学等等大受欢迎并不是巧合,因为仅仅是理性科学是远远不够的。最后就是,"世界并未完成",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命名吧。06-24
  • soloye
    读完后全然是感动,这本身也是沃森说的宏大与崇高,超越与迷人。沃森用600余页的篇幅梳理尼采以来的“思想动态”,记录了人类追求意义和满足的历程。他认为,世界和人并没有因为上帝的退隐而真正变得虚无(尽管虚无始终萦绕在人类的头顶之上),但我们有权利和责任为世界命名。我们有希望找到力量,尽管缺失、倒退和困局仍然存在。没有哪首诗能挡下一辆坦克,但让生命绚丽夺目的希求能让一个人在情感和人格上不断抵达完美。我们要找到更充分的人性,“更远离野兽状态”,这当然是特权,但这特权也是每一个人理应获取的选择,现代的意义在此。07-10
  • AOI
    不打折扣地说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作品,很佩服作者跨领域的知识积累和敏锐的问题意识,难得这样过度专业化的时代还有这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终极问题的严肃追问也很吸引人。06-10
  • 惟伤
    什么是生活的意义?什么是值得过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幸好对未知的探寻是人类的本能。这部近七百页的著作描绘了在宗教信仰坍塌后的西方世界,一百多年以来,诸多优秀的头脑如何在各自的精神领域探寻。读彼得•沃森的书,总是能了解到更多不熟悉的领域,他善于总结不同观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结。06-21
  • Huiii
    虽说是二手资料和观点的堆叠,但也足称得上是宏大博伟的一部书,过去一百余年文化领域所有叫得上名字的人物和思潮几乎都被纳入了探讨范畴,于是读到喜欢与熟悉的如纪德、马克斯韦伯、萨特等等时有deja vu似的快感,而稍不熟悉的却又挑战或印证了心中所思的部分亦醍醐灌顶。我一直觉得,在我们所谓的后上帝时代的现代社会中,寻找生命意义的多元尝试实际是让我们与“上帝”更加接近了。如作者在结尾处所说,这种追寻仍然是一部分人的特权,但我们却得以更敏感于生活的细碎处、重复处、流动处而获得不需要“超验”也能充满意义的生命体验本身。关键在于留心于自身,在于反思,在于开放自己。我们不再执着于线性的或完整的所谓幸福或意义,而是投入到一个个片段的实践中,正如我们许多人早已在做的那样。那么我们可以称自己已经拥有大体幸福的人生。07-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