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亚当・希金博特姆(Adam Higginbotham)

内容简介

亚当・希金博特姆耗费多年心血,终于完成这部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权威力作。书中充分有力的调查,揭示了这场二十世纪最大灾难之一的真相是如何在政治鼓吹、重重保密和谣言四散的共同作用下被掩盖起来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晓镜
    为了编辑这本书,看完了国内出版的另外几本关于切尔诺贝利的书,真实的感觉是,希金博特姆的这本更为全面、平衡。平衡一是指在内容上,除了写对事故的处理,还有医院的救护、对禁区的清理、事故调查、西方媒体的反应等更重要的后续。此外还指他并没有一味用西方视角批判苏联,而将焦点放在个体以及他们所作的种种艰难选择。所谓的体制只是一个无形的抽象怪物,每一个个体才是具体的动人的。第一批冲进去救火的消防员瓦西里25岁,他是被辐照得最厉害的患者之一。他请护士帮他偷偷带了一束花,送给他的妻子。“夫妻二人一道在病房里看了五一劳动节的烟花。瓦西里还能站起来,两人看向窗外时,他用双臂搂着她。”但他还是死了。事故发生后的十五天,死神接二连三降临。这时候作者只是写到:“窗外花开满树,天气简直完美。整个莫斯科一切如常。”03-02
  • 赵心心
    正文400多页。4天看完。写得太抓人了,很难停下来。我只能说“太像了”。祝阅读愉快。03-07
  • 恰恰
    一页的开年重磅。一场长达十数年的全景式灾难调查,一座令人惊叹的、写满了名字与记忆的非虚构写作丰碑。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读“切尔诺贝利”。尤其是在2021年,我们世纪里的后灾难纪年。因为……“比灾难更可怕的谎言,比谎言更可怕的是遗忘。”“不要忘记。不要忘记。不要忘记。”02-26
  • Sarcophagus
    要么想读,要么读过,很难在读。透过简洁清晰的照片与地图,从前后的城市、曾经的脸庞和奇怪材料凝成的“大象脚”,透过浩繁卷帙和无数采访转化成的复述,你仿佛坐在由25个画面组成的全景监控室里,看着大象如何溃于一点,如何为自己钉上物理意义和心理意义上的“石棺”。02-28
  • 白胖饺子
    当小说看缺乏人物和故事性,当报告文学看缺乏完整感和技巧,当纪实文学则东拉西扯博士买驴,作为宣传稿也不够精准有力,全文冗长啰嗦,条理不清,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洋洋洒洒,而重要关键的问题上又模糊不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行文结构和语言组织也让人不敢恭维,而且从第一章开始就不惜笔墨地从意识形态上进行渲染,各种修饰词判定语满篇满纸,而整本书几乎只是对各种素材的杂乱堆砌,既缺乏梳理分析也没有溯源挖掘,更看不到冷静的思考、客观的展示和独特的视角,倒是充斥着大量情绪化的语调堪比网络喷子,让人怀疑这真是一个有扎实新闻写作功底的记者写出来的,比起普利策特稿差的远了去了,就连有些网文都不如,怀疑和其它打高分的看的是不是一本书。05-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