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史怀梅(Naomi Standen),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研究博士,现为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目前,她主要致力于欧亚北部边疆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古时期东北亚越境者、边界、边疆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执笔《剑桥中国史五代宋史》“五代”部分,出版《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一书,发表论文《五代时期的劫掠与边疆社会》、《游牧者的需求:劫掠、入侵与947年辽的征服行动》等数十篇,在学界影响巨大。

内容简介

《忠贞不贰?》改变了以往以民族主义概念观察历史问题的视角,以10世纪燕云地区部分汉人官员和将领依附契丹政权的史实作为切入点,重新探讨了从唐灭亡(907)至宋辽“澶渊之盟”(1005)间这一复杂时期内人们忠君观念和边界意识的变化,以及族群间文化冲突与认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忠贞不贰?》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前三章)专注于界定一系列概念并探讨相关观念的变化,包括边界(border)、族性(ethnicity)、忠诚(loyalty)的意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后三章)通过对不同时期越境入辽的代表人物李澣、韩延徽、张砺、赵延寿、王继忠的个案分析,揭示了从唐亡至“澶渊之盟”近半个世纪民众的忠君观念和边界意识的变化。


史怀梅(Naomi Standen),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研究博士,现为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目前,她主要致力于欧亚北部边疆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古时期东北亚越境者、边界、边疆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执笔《剑桥中国史五代宋史》“五代”部分,出版《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一书,发表论文《五代时期的劫掠与边疆社会》、《游牧者的需求:劫掠、入侵与947年辽的征服行动》等数十篇,在学界影响巨大。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韧勉
    本书前半部分文献梳理的理论性强于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后半部分只列举了越境入辽的人物,而没有反向的对比,且人物多为五代十国时期,那种乱战的年代忠奸观念本就模糊,以为这种讨论不具备特有性。02-19
  • 功夫熊猫小碗熊
    英文原文副标题“Liao China”,中文翻译为“辽代”,辽被认为是征服王朝还是一个可以效“忠”的对象,王朝、族群与国家之关系,颇在这翻译上显示(反正二十四史有辽史一部了)。选取辽与五代也有取巧之处:“中原”“天命”未确立之际,政权更易频繁,到宋初都未能划定疆界,部分人尤其边境将领挣扎模糊也颇可理解;檀渊之盟后似不适用,故名为辽代越境,其实只是10世纪时期的状况。另一点似乎是有没有反向对比:有无从辽越界到汉地的人或去辽后又返汉地之人?是否堪与书中案例比较?07-01
  • 黄金左脚撑小兵
    图书馆暖气熏人,后半快翻。目前该书豆瓣的书评为“发散型”读后感,未紧扣该书立论。作者想跳出的是“民族国家”范畴,所以书评人是围绕作者抛弃的东西,做了穷追猛打。其实该书围绕“边界”立论,展现国家权力影响下边界固化的过程、忠的观念变迁。有机会当另文评价。(加班完)12-11
  • 梁大人
    本书对唐宋变革论、征服王朝论、族群性概念的使用都提出了反思。在11~12世纪后边界、族群观和忠诚观的影响下,10世纪五代-辽背景的越境遭到道德指责,然而这难以解释10世纪人们的多样选择,以及宋辽边界清晰化和皇权建立后才被终结的流动性。04-20
  • 中世与近世之间
    越境行为的视角感觉太普通,本书对于忠观念的解读个人感觉还是过于肤浅。如前言所述,作者想要讨论的是10-11世纪忠、认同(民族、政权)、解释(历史书写)三大选择问题,作者强调唐宋变革论较少关注唐的特征在宋代的变化且属于汉人的视角,在此框架下,辽的作用及越境行为都无法得到合理解释。概念的解读是西方学者的一个长处,关于民族主义的批判不太新鲜,但却是本书立意的出发点。作者在第二章考察了春秋以来忠观念的变迁,第三章是对唐末宋初越境行为的整体分析,四至六章作者以韩延徽、张砺、李澣、赵延寿、王继忠为个案,同时逐一分析通鉴、新旧五代史、辽史、宋史等不同文本对于越境者的选择性书写。总之作者认为政治边界、身份认同与忠界限的重合是11世纪的事情,正是这种观念导致后世的史书对于10世纪越境者行为的贬低书写与评价。06-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