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1953年生,法国哲学家和艺术史家,任教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cole des hautes études de sciences sociales),出版有四十余种关于图像的历史及理论的著作,并策划数次展览。

内容简介

《在图像面前》展开了一种被反复提出的批评,直指我们面对图像时的确信感。我们是如何观看的呢?不仅仅使用双眼,也不仅仅依靠目光。“voir”意指“看”,它与表示“知”的“savoir”押韵,这使我们想到,原始的目光是不存在的,我们处理图像时需借助词语,经历认知的过程,并伴随不同层次的思考。我们从弗洛伊德的思想中找到对图像所特有的认识进行全新批评的方式。“看”这一动作在字面上是打开的,意味着在表现与展现,象征与症候,决定论与复因决定论之间撕扯,接着展开。最后,在可见物的传统概念和视觉资料(visuel)的全新概念之间再撕扯、展开。看与知的稳定方程式,无论是形而上学的还是实证主义的,从此将让位给某种东西,譬如测不准原则,譬如目光对非知(non-savoir)的约束。某种使我们直面图像的东西,它使我们如面对被遮蔽的事物一样直面图像:一个十足不稳定的处境。但我们却应该思考这个处境,无论如何都要确定它在认识规划,也就是艺术史规划中的位置。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1953年生,法国哲学家和艺术史家,任教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cole des hautes études de sciences sociales),出版有四十余种关于图像的历史及理论的著作,并策划数次展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斐君
    极为杰出的艺术史学批判著作,受益匪浅。全书以瓦萨里的《传记》开头,途径新康德主义路径的艺术史,再到以帕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图像学传统,最后通过挪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症候”的概念批判地推进了已有艺术史的研究方法,甚至可以说是提出了一种艺术史书写的新可能。05-19
  • Eco
    从瓦萨里到帕诺夫斯基的艺术史的话语权批判。多年以后,作者承认这是一本政治书。《直面图像》针对之前所有思考对艺术史研究体系问题的综述,质疑了图像学、文艺复兴史观的理论,提出图像症状学的思考。并在书的尾声加入一章对于绘画材料、颜料块的思考。这本书为迪迪-于贝尔曼的整体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对瓦萨里、康德和帕诺夫斯基传统的人文主义艺术史基础进行考古学批判。紧接着出版的《弗拉·安吉利科》可被视为《直面图像/在图像面前》一书中提出的理论论点的具体应用。11-12
  • 傻鸟开腔
    不如机翻,不管是不是学术用语都有误译(康德的“综合一致性和先验的模式主义”是“先验综合判断”吗,还有“肖像学”也是,看得我都不敢引用,,01-27
  • Stout
    待重读。批驳艺术史学那些部分看得有点云里雾里;运用弗洛伊德解析图像症候的论述不少句子很美妙,更喜欢这个部分,细节的地方有时间还需要再看。总的来说可能初读《看见与被看》更为震撼。02-25
  • unspoken
    一种不曾宣扬的思想魅力 是源自敢于僭越的愿念。01-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