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孟柯,德国哲学家,1958年生于科隆,自2009年起担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教授。研究重点为政治哲学、法哲学、主体性理论和美学,著有《艺术的主权:阿多诺和德里达之后的美学经验》《悲剧的当代:试论判断和游戏》《艺术的力量》《权利的批判》《自律与解放:黑格尔研究》《解放的理论:关于自由的生成》等。
译者简介:
翟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200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著有《艺术与神话:谢林的两大艺术哲学切入点》等,参与合译《科学时代的理性》《艺术心理学新论》等。
何乏笔(Fabian Heubel),哲学家、汉学家,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硕士、德国达姆施塔特科技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著有《何谓中国哲学?批判性的视角》《修养与批判:跨文化视野中的晚期傅柯》等,译有《福柯考》等。治学范围涉及跨文化哲学、修养哲学、当代欧洲哲学、欧美汉学、儒道思想、美学等。
刘沧龙,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博士。著有《气的跨文化思考》《内在他者:庄子‧尼采》以及若干关于儒道气的思想、尼采哲学之论文。

内容简介

《力量》首先借助感性的理性主义概念来回顾美学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鲍姆加登感性认识的美学,将之当作主体及其官能的理论。

随之,作者又通过赫尔德、苏泽尔和孟德尔颂等人的文本,以力量美学作为反模式的基本主题进行探讨。

最后,在与康德的商榷中,在对尼采的接续思考中,作者总结了关于哲学美学和作为善行理论的伦理学的看法,向读者展示了美学经验作为力量游戏的经验所具有的伦理学意义:它教我们行动与生命区分,亦教我们生命的另类善行。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孟柯,德国哲学家,1958年生于科隆,自2009年起担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教授。研究重点为政治哲学、法哲学、主体性理论和美学,著有《艺术的主权:阿多诺和德里达之后的美学经验》《悲剧的当代:试论判断和游戏》《艺术的力量》《权利的批判》《自律与解放:黑格尔研究》《解放的理论:关于自由的生成》等。

译者简介:

翟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200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著有《艺术与神话:谢林的两大艺术哲学切入点》等,参与合译《科学时代的理性》《艺术心理学新论》等。

何乏笔(Fabian Heubel),哲学家、汉学家,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硕士、德国达姆施塔特科技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著有《何谓中国哲学?批判性的视角》《修养与批判:跨文化视野中的晚期傅柯》等,译有《福柯考》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q
    德国美学家门克的经典之作,启发极大。11-22
  • 貓公子
    前面幾章的論述總覺得有些迂曲、晦澀,最後一章終於大大方方討論尼采時,就一下子明晰了起來。P.S. 後記很精彩好讀。02-20
  • 满回塘
    以“力量”为主线串起来了一条美学史的线索。思路很密集,读起来有点费力。比较关注其中关于尼采的讨论。12-28
  • im王锋
    力量在美学欣赏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艺术品往往通过动态力量呈现,让作品本身有了更多的含义,拆解开来去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收获更多的精神意义和生命价值。针对美学的力量进行了拆解,让我在欣赏美学的时候,增加了另一层力量游戏的路径,帮助我更好的理解美学。也为我在职场中面对与人的沟通的过程中拆解为“事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双重思考,作出最佳判断。03-16
  • 蓝阕
    读的过程联想到《辛德勒的名单》里辛德勒这样对纳粹军官说,惩罚当然体现权力,但能惩罚而不惩罚即赦免更是权力的体现。意味类似,这里来自于前主体人性的幽暗力量被描述为一种导向实践的能够“不能”,看起来很悖谬,力量与官能的双向关系很缠绕,是重点也是难点。其实还是在反思启蒙现代性的问题。对一众思想家的分析很有启发性,关键的思想资源是赫尔德和尼采,注意康德在这里被视为那个既想吃了蛋糕又保留蛋糕的人。总体属于读不大懂但能感觉到厉害的书。11-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