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J. D. 塞林格(1919—2010)
青年人的精神守望者,传奇的文学隐士。
20岁前,热衷写作和表演,编辑校报,在校剧团反串女角。三进大学,三度退学。
20岁后,开始发表短篇,参加诺曼底登陆、许特根森林血战,反间谍,审讯纳粹,解放集中营,获总统嘉奖令和五颗战星。
30岁前后,退伍后战争创伤应激障碍严重,以写作和修禅疗伤。陆续发表《九故事》中的短篇。其中一篇由好莱坞改编入围奥斯卡奖,但塞林格观影后大为光火,之后拒绝任何影视改编。
32岁出版《麦田里的守望者》,用首印稿费买下偏远山乡一处不通水电的老宅。
33岁,搬出纽约公园大道的公寓,隐居乡村,开荒种地,结婚生子。
35到40岁之间创作《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之后未再正式公开发行作品,声称只为自己而写。
91岁逝世。全球读者自发纪念,网络朗诵塞林格作品。

内容简介

?总有一个人,在你我的生命里——“他是我们蓝条纹的独角兽,我们燃烧着的双透镜镜片,我们的天才咨询师,抑或便携式良心,我们的压舱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生前公开发表的*后一部作品,献给困于精神十字路口的漂泊者的慰藉之书

?村上春树说,塞林格带给我温暖。

?若你也曾对生活与周遭感到一丝厌倦,读一读塞林格!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最后一篇中篇结集,甫一出版即雄踞美国小说畅销榜前三。

?它是《九故事》《弗兰妮与祖伊》的有力补充,解密西摩生前往事,雕琢“格拉斯一家”群像。

?它同时是一部献给困于精神十字路口的漂泊者的慰藉之书:与荒诞现实的对抗或许使人癫狂,但我们心中那个透辟的诗意世界永存不灭。

【内容介绍】

“我怀疑人们在密谋策划要让我幸福。”

在塞林格的经典短篇《抓香蕉鱼最好的日子》里,正在度蜜月的西摩莫名开枪自杀,留下巨大悬念:他为何会自杀?香蕉鱼究竟暗示什么?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前篇浓缩了西摩婚礼当天下午几个小时的时空。新郎西摩逃婚,导致弟弟巴蒂不得不尴尬面对新娘亲属;但恰因西摩的不在场,他的气息和侧影仿佛无处不在。阅读《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如同翻阅档案卷宗,聪明的读者也许会从中窥见西摩或塞林格本人,抑或是自己的灵魂的X光片……

【名人评价及推荐】

海明威:

他可真TM的才华横溢!

郑渊洁:

没授予塞林格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塞林格的遗憾,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遗憾。

村上春树:

我边翻译塞林格的书边暗自赞叹,居然能写得这么妙。尽管我也是个小说家,但我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个水平,唯有佩服。

约翰•厄普代克:

塞林格的妙笔,让角色的个性与智慧散发出独特的光辉。

苏童:

大学时代,塞林格是我最痴迷的作家。我把能觅到的他的所有作品都读了。我无法解释我对他的这一份钟爱。

止庵: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塞林格,就没有王朔,也没有王小波。

麦家:

在我心里最温柔的部分永远属于塞林格,我愿意读他的每一个字……


【作者简介】

J. D. 塞林格(1919—2010)

青年人的精神守望者,传奇的文学隐士。

20岁前,热衷写作和表演,编辑校报,在校剧团反串女角。三进大学,三度退学。

20岁后,开始发表短篇,参加诺曼底登陆、许特根森林血战,反间谍,审讯纳粹,解放集中营,获总统嘉奖令和五颗战星。

30岁前后,退伍后战争创伤应激障碍严重,以写作和修禅疗伤。陆续发表《九故事》中的短篇。其中一篇由好莱坞改编入围奥斯卡奖,但塞林格观影后大为光火,之后拒绝任何影视改编。

32岁出版《麦田里的守望者》,用首印稿费买下偏远山乡一处不通水电的老宅。

33岁,搬出纽约公园大道的公寓,隐居乡村,开荒种地,结婚生子。

35到40岁之间创作《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之后未再正式公开发行作品,声称只为自己而写。

91岁逝世。全球读者自发纪念,网络朗诵塞林格作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DuoFu
    本来觉得小传不够克制,但后来才知道这或许就是塞林格写给写作者的话,而不是一篇严格的小说。它关于一个写作者应该达到的禅意,而不是灌输写作技巧,有几个段落也会让我终身回味。塞林格一定和我一样,会彻底拒绝并讽刺那些已经成名的故事写手递上来的小说课,所以他煞费苦心地将其包装成一篇小说。这也不失为一种可爱的欺骗。07-31
  • yjy
    读完麦田,觉得作者玩的是朋克。读完本书,觉得他是玩的是艺术摇滚。08-03
  • 四三
    最后一句话确实动人惊心,但是我还是没看懂11-15
  • NIGHTSURROUND
    “对我们来说,他是真实的一切:他是我们蓝条纹的独角兽,我们燃烧着的双透镜镜片,我们的天才咨询师,抑或便携式良心,我们的压舱人,我们唯一的大诗人。”11-22
  • Joyce小宇宙
    越读越对塞林格感到好奇,他以巴蒂口吻写下的这本书,感觉很多就是作者本人内心的映射。读着读着,一些细节与《九故事》里的一个个故事也连接起来,像一个拼图游戏。11-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