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渡边信一郎,日本著名东洋史学研究者,出身于京都大学东洋史学专业,曾任京都府立大学教授、文学部部长、校长,2014年退休,获荣誉教授称号。著有多部颇具影响的学术著作,如中国古代社会論(1986)、中国古代国家の思想構造(1994)、天空の玉座(1996)、中国古代の王権と天下秩序(2003;徐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中国古代の楽制と国家(2013)等。
译者简介
吴明浩,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东洋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唐宋时期经济史、财政史。译有《天智天皇的日本:白村江之战后的律令国家与东亚》。
吴承翰,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博士,铭传大学通识中心项目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货币史、财政史、军事史,发表《唐宋货币经济中的“短陌”问题——学说史的考察》《重绘中古史的可能性:货币经济的面向》《皇帝节俭利民乎?节俭与唐代后半期的财政构造》等学术论文若干篇。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财政与国家》通过对汉代至唐宋时期的财政金融史的研究,旨在阐明 “百姓不樂”背后的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将古代中国作为一个整体,从金融史的角度分析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然后探讨其历史特征。


渡辺信一郎,1949年生于京都。1971年京都教育大学毕业,1976年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东洋史学专业博士课程单位修满退学。现任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教授。 研究领域宏阔。从以农业经营分析为中心的农村社会史、以经费论为主轴的国家财政史以及围绕专制国家的社会编成、意识形态、礼制仪礼等诸多方面,对战国至隋唐时期的中国历史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 主要论著有《中国古代社会論》(青木書店,1986年)、《中国古代国家の思想構造——専制国家とイデオロギー》(校倉書房,1994年)、《天空の玉座 ——中国古代帝国の朝政と儀礼》(柏書房,1996年)、《中国古代の王権と天下秩序——日中比較史の視点から》(校倉書房,2003年)及论文数十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汲古脩綆
    重点看了汉魏南北朝的部分,唐代部分由于没有知识背景,读的十分粗疏。渡边信一郎研究经济史的特点在于从国家的视角切入,注重王朝政治架构对于财政的深刻影响,而不是划向经济决定论或是就经济言经济。比如他关注汉唐以来的国家与地方财政分割,拎出了北朝国家-地方财政逐渐二元化的趋势,但也关注到这并非所谓地方财政独立,背后透露出国家对地方财政的干预。后来北宋彻底完成对地方财政的控制,而这一转变的动因却在军事制度。此外,渡边十分关注财政性物流与帝国编制,并借用韦伯“庄宅式经济”为古代中国的财政定性,与近年来刘志伟提倡的“贡赋体制”或“食货经济史”,可以对照品味。12-22
  • 咏叹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幽灵03-19
  • 如是如是
    读了唐代部分,史料分析很细,有启发。07-04
  • 赤羽
    这本书有一点阅读门槛,需要读者对中国古代的财政制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为渡边信一郎并没有拿出太多篇幅去讲框架知识,所以如果对这些一无所知的话,可能读起来有一定难得。渡边信一郎本人是“中国史学研究会”的成员,这个研究会是80年代左右,一群出身京都大学的学者成立的。“中国史学研究会”继承了“京都学派”的研究理路,但也吸纳了“东京学派”对于农民经济、生产力与马克思史学的历史分期论。作为研究会的一员,渡边信一郎的研究思路立基于两种不同的学派之上。他格外重视研究土地所有权的分化与职业分工、阶层化等不同线索,以此来论析中国传统专制国家的构成。所以在这本《中国古代的财政与国家》中,我们能看到他扎实的史学基础。渡边信一郎将各类文献材料一一比对,既给出可靠的解释,又给出他个人的见解。05-30
  • Oujisama
    讀了一部分。以我自己的研究領域來看,渡邊信一郎的著作在東洋諸家中自成一格——其研究關懷大多落在國家、統治,往遠講,是戰後史學國家論學術脈絡下所誕生的思考,數部橫跨秦漢魏晉隋唐的專題之作,雖然具體研究對象不同,但其歸旨皆在宏觀,與一般長期從事某一領域研究的日本學者不同。對漢代賦役供給形式與財政國家的編制的具體形態,在制度的考辨上,並未超出其所引學者的成就,而亮點在於從國家的視角將稅、役體系結合起來思考(包括對東漢地方官吏制的認識也是這一視角),背後對話者為實為韋伯和馬克思。其實,我想這種論述風格的研究應該會很符合中國學者的閱讀口味,既有對經典材料的討論,對前學的成就也是拿來就用,不拖泥帶水,結論框架完善,可複製照搬。問題在於框架很大,但納入的材料及對具體對象研究非常片面,也是調子高的通病。07-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