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阿尔布莱希特·维尔默(Albrecht Wellmer),1933年生,师从哈贝马斯。自1974年起担任康斯坦茨大学哲学教授,自1990年起任柏林自由大学哲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认识论的方法论—论波普尔的科学理论》、《实践哲学与社会理论》、《伦理与对话》、《决胜局—无法调和的现代性》。

内容简介

《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由作者的四篇讲演构成:《真理、表象、和解――阿多诺对现代性的审美拯救》、《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遵循阿多诺的理性批判》、《艺术和工业生产――论现代和后现代辩证法》、《阿多诺――“非同一的特殊事物”的维护者》。

它们在主题上的相互关联是:艺术在与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理性进行抗辩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作者认为,艺术不是某种更高理性形式的范式,而是帮助我们冲破理性理解界限的手段;艺术代表的并不是一种更好的理解的整体,而是代表了拓宽主体、交往和经验界限的可能性。

阿尔布莱希特·维尔默(Albrecht Wellmer),1933年生,师从哈贝马斯。自1974年起担任康斯坦茨大学哲学教授,自1990年起任柏林自由大学哲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认识论的方法论—论波普尔的科学理论》、《实践哲学与社会理论》、《伦理与对话》、《决胜局—无法调和的现代性》。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梦魇马戏团
    无论自己读理论读到哪里,你始终是本雅明和阿多诺的信徒,并且多年来付诸实践:用异化的现代艺术拯救异化,用大众流行艺术构建和解,最终,期待一个不存在的,无法实现的,留下表象,足以欺骗自己一生,或者说救赎自我的美学神学乌托邦。06-20
  • 練る
    在维尔默看来,阿多诺的伟大在于他在旧有启蒙事业遭受扭曲、理性信仰不断坍陷、同一表象业已溃解的历史裂口,仍然秉守残破的主体意义和救赎希望,在狭隘的历史建构概念和有限的主客体辩证法的辅助和束缚下,于艺术与审美中窥见了超越真实、表象、和解的场域和契机,并由此发展开来,在现代的悬崖边上拉出一条连通现代与后现代的钢索——阿多诺在奥斯维辛的废墟中拾寻那些散落无端的真理的碎片,怀着悲哀的希望,用哲学与艺术的炼金术将这些碎片和尘埃融在一起,装在箧子里,留待后世学者重新透过着箧子中炼金术的痕迹,建造一座新的乌托邦。维尔默行文严密清晰却寡涩,解读时多少带着自己的私货。11-08
  • Hier Tanze
    Wellmer以Wittgenstein和Habermas的视角批评Adorno哲学的局限性,初读之下令人信服。Adorno对同一性的批判使他思想极为深刻,却又在某种程度上失了明。语言,按照Wittgenstein的贡献,不是一种主-客的Russell式的指称理论,主体及其体验和意向也绝非语言含义的根源。Nieztsche在对语言的理解上采取的还是Kant式的主-客框架,Adorno的语言理解也失于此,遗漏了语言作为生活实践的交往之维。不能彻底拒斥同一性,否则会变成反对话语理性的极端反启蒙立场。Wellmer指出同一性本身不必然是暴力,它“开拓了共同现实世界中的一片天地”(97),这一点应该得到顽强守护。对于艺术而言,Adorno将真正的艺术理解为另外一种理性形式,却忽视了其中的交往因素。11-13
  • 404404ccc
    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思考摧毁了理性理想、寻求最终根据的基要主义以及寻求最终解决方案的乌托邦思想,他以此将理性定位在一个用语言游戏编织起来的网中,在这里语言游戏不断变化,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没有最终的可靠性,没有界限,没有彻底的整体转变。以这种方式定位理性同时也表明了,理性论证不存在原则上的界限,康德所说的“能力”也并非像利奥塔反对哈贝马斯时说的那样“通过深渊而截然分开”哈贝马斯认为,审美体验、基于实践经验的阐释和规范期待并非彼此独立,当然这也就是说,审美话语、道德-实践的话语和有关“事实”的话语并非被一道深渊彼此分开,而恰恰相反,它们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交叠在一起,无论人们用多少形形色色的有效性范畴来表述一种审美的、道德的和真实的有效性,而这些形形色色的范畴总是无法归结为一种单一的有效性范畴11-29
  • 小钰
    被维尔默阐释的阿多诺是多么幸福11-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