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黃樹民 長期任教於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人類學系,現為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通信研究員。二○一○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二○一五年獲中華民國總統科學獎。著作有《借土養命:從雲南到金三角,從毒品到永續農業,一個泰北華人社區的民族誌》(春山,2021),譯作有《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春山,2020)。

内容简介

「自從出了這件悲慘的事情,我開始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像侯桐這樣年輕、善良、健康、精力充沛、受歡迎的人,都這麼不走運,那麼,難道我就比他強、就配有好命嗎?如果到頭來不過是生病受罪、一命嗚呼,我為什麼還要玩命工作?有兩個月的時間,我盡量不待在林村。一在村裡,我就想起侯桐去世前的幾個月受的那份罪。就在這個時候,我發現廈門市的卡拉OK飯店能讓人舒坦一下。你可以長時間待在這裡吃飯,還有高級音響,可以找到年輕時唱的革命老歌。唱這些革命歌曲,我的生活就有目標,就有希望。我現在是一個好歌手,你信不信?」

一九八四年,原於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人類學系任教的黃樹民,來到廈門市郊的林村,準備展開田野調查,希望以該村為範例,具體而微地呈現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面對由上而下頻繁颳起的政治運動旋風和經濟社會體制改革,平凡微末如林村的農村社會,如何度過並適應各種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個溼熱的十一月天,作者與該村的黨支部書記,亦即村中的統治者葉文德初次相遇,為了討論房租(但葉並不是房東),結果可說不歡而散:「一百塊美金!我真是氣極了,他竟然開出這種不合行情的價錢。我突然有股衝動想把桌上那盤蜜餞砸到他臉上。」豈知峰迴路轉,葉文德因父親墳墓被破壞向作者訴苦,開啟兩人深談契機,最後作者更決定以這位村書記的個人生命史為主線,織連《林村的故事》。

上述過程生動地描摹在本書開篇,使我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本不尋常的民族誌——作者將不會隱身在故事背後,僅以旁白式的畫外音,進行分析解釋;反之,作者讓自己成為故事中的要角,在引導葉文德涓滴吐露人生際遇,以及作為一個忠誠中國共產黨員對於黨的功過如何評價之同時,也坦率地表露內心的情緒和感受。

《林村的故事》以作者和葉文德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推展,徐徐揭示林村自一九四九年後所受的衝擊和回應;由於筆調流暢,情節曲折,令人似在讀小說,常被譽為不只是扎實的學術研究,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甫出版就成為經典。

第二版增補了作者於一九九六年回訪時的觀察。此時葉書記年近花甲,村子在其領導下欣欣向榮,他本人事業也很成功,但心中茫然卻日益增多,開始流連在村外的卡拉OK飯店,唱舊時革命歌曲尋求安慰。

本書為最新的第三版,作者將二○一五年重訪林村的感想補寫一章,讓讀者體會當前中國改變的速度和趨勢。已富裕到全村四百戶至少有十戶財產超過人民幣一億的林村,其未來有無隱憂?卸下了書記職務的葉文德,現況又如何?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林村,仍是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的中國縮影。

黃樹民

長期任教於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人類學系,現為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通信研究員。二○一○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二○一五年獲中華民國總統科學獎。著作有《借土養命:從雲南到金三角,從毒品到永續農業,一個泰北華人社區的民族誌》(春山,2021),譯作有《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春山,2020)。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明良千古
    极为有趣的著作,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林村的成功模式是部分沿海乡村“幸运”的成功的缩影,其早期依靠乡镇企业积累原始资本,又在改拆浪潮中腾飞,但随之而来的也有精神的空虚化以及老龄化。02-16
  • 木卫二
    基于厦门蔡塘的田野考察,一直到开放前,它都是个穷山恶水的远郊村子,有着龙脉被破坏与湖边水库重聚风水的乡土传说。口述故事的熟悉底色里,是被鄙夷、嫌恶和牺牲的农村,接连失败的实验与运动,竟至人的生存权利,一次次被连根拔起。迂回曲折之中,谁也料想不到风生水起,赤脚、泥腿、搬砖、运输,看得坐家收租的年轻后辈人瞠目结舌。一家之言,一村之见,同样能窥见后半叶世纪,看来模糊的普遍性,与莫测难复的特殊性。文笔上有一定的雅化与整理,但在一次次“你看到了一部分”,“你说得对也说得不对”里头,也帮普通读者进入到一些微妙时间点(如运动早于肇始,基层权力架构,生育控制,快速城市化等),还有身处其中之人的一致性与复杂感。03-24
  • 毛豆里的豆
    非常详尽的一本书,记录了整个村庄的变革过程,而且在这版里还有后续的更新。林村终究是个例,书中也写道了发展过程中的天时地利人和,但对于大部分村庄来说,有一部分人是始终无法摆脱土地的,不过他们大部分人也没离开过,所以并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可对于走出来的人来说,见识了精彩又如何?还是依旧步履维艰,兢兢业业,只不过不用再脸朝黄土背朝天。05-17
  • 11
    新版增加了 2015 年再次回访蔡塘写的一章,又去搜了疫情后蔡塘广场现状的一些报道,再看 90 年代及之前的内容,真是感觉时空错乱。大概看遥远的过去总有一种在窥视另一个世界的新鲜与猎奇,而它确实又是在时与空都连接现在这个蔡塘的林村,好像一切断片在这片土地都可以合理地接续。10-03
  • 缘叄
    一本挺小众的农村田野笔记,看的繁体版,不知道简体版会删减不?挺直接,但也挺含蓄,从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村庄发生的故事一直跨越到2015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一个距离厦门市中心近10公里的小村庄,由小及大的写就了厦门这座福建第一城市的发展史,农民也从最初的底层一跃变成了时代的赢家,不过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就像书里说的那些既得利益者是少数派,他们懂得审时度势,换而言之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比较喜欢里面对小人物的描摹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很有意思。04-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