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历史地理学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美国雪城大学地理学博士。 主要从事城市历史地理、中国先秦历史地理、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研究。 在超星学术视频讲授《华夏空间的构建》、《历史地理前沿:地理学的近代化与其固有的问题》等讲座。著有《人文地理随笔》《文化地理学释义》等。

内容简介

北岛建议我写一本给孩子们读的历史地理的书。

给孩子讲一般地理的书很多, 专讲历史地理的书还没有,所以北岛的建议是一个新鲜的想法。但是怎么写,却有些费心思。幸好过去几年, 我曾经为地理杂志写过一些轻松的随笔, 那就顺着这个路子来吧, 可以再轻松一些。

这里需要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历史地理学。自打我做了这个专业,就不断有人问:“什么是历史地理?是历史加地理吗?”他们接着感叹:“你又懂历史, 又懂地理,真不容易!”他们讲的不大对, 但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说起吧。在专业上的说法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问题, 就是历史地理学, 可以研究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 也可以研究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 在学科属性上, 是地理学。这其实很简单。

不过,“历史加地理”这个直观的说法也不是不能用,要看怎么加,要加得合适。比方说,卫青北征匈奴,这是历史;朔方郡、阴山山脉, 这些是地理, 把它们加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题目:卫青大军北征的路线。这是加得合适。再比如, 唐代幽州城(在今北京), 是地理;安史之乱, 是历史, 这两者也可以加起来, 说明安禄山起兵的位置。

其实, 许多历史事件都应该把地理加上,加上了, 问题才完整, 才更明白。如果能对历史事件、历史知识都认真地加问一个地理问题, 那是个好习惯。比如读鸿门宴的故事, 可以问, 鸿门在哪里?背《登鹳雀楼》的诗句“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一定要问,鹳雀楼在哪里?

当然, 有些大历史事件是很复杂的, 那么与其相关联的地理问题也是很复杂的。比如王安石变法, 这个变法不是只在朝堂上做纸上文章, 还要推到社会上去, 于是地理问题就来了。王安石的新法, 有些是要依照地区因地制宜的, 不可能全国都一样。比如方田均税法, 能全面实行的不过是五个地势平缓的路(“路”是当时一种行政管理的区域), 而均输法也只限于经济发达的东南六路。当时有很多人反对变法, 也从地理上挑剔王安石。比如王安石要利用洪水淤田, 反对派就问:那淤出的土田薄厚不均怎么办?王安石支持把湖水排干扩充田地的办法, 反对派就挖苦讽刺说:那还要另开一个湖泊存水哟!(意思是, 这边把湖水排干得了田地, 那边又把田地淹水变成湖泊, 这不是跟原来一样嘛。)大大小小的地理问题在历史中差不多是无处不在。

再介绍一下地理问题的研究特点。人们常用“地理知识”来理解地理学, 好像地理就是知识。其实, 地理不光是知识。地理这个词中还有一个“理”字, 地理还要讲道理。什么是地理中的道理?这是很复杂的问题,但有一条很重要, 简单说, 就是能判断地利与地不利。诸葛亮与马谡虽然都有关于街亭的地理知识, 但对地利的判断不一样,结果大为不同。

另外, 地利是复杂的, 不是永恒不变的。比如:西汉的首都长安在关中, 东汉却把首都改在了洛阳。当初刘邦也想把首都放在洛阳,但是张良把关中的地利一说,刘邦就变卦了。可刘秀为什么就不认同当年张良说的地利了呢?而到了隋朝、唐朝, 又把首都放在了长安。他们变来变去的原因是什么?要把这个地理问题讲明白,就不是几句话的事情了。

最后再说一点, 地理的问题都在地上吗?回答:地理的问题离不开地, 但不是都在地上, 还有一部分在人的脑子里。例如“街亭军事地理”这个问题, 一部分是街亭的地貌地形, 而另一部分, 而且是更关键的部分,是在诸葛亮与马谡的脑子里。再举一个例子,修建城市,中国人喜欢修成方形的, 可欧洲历史上的大城市却没有方的, 这里面的原因不在地上, 也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思想问题。欧洲人一般不认为城市应该有一个整齐的轮廓, 即使要有, 也不是方的, 而是圆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主义者们, 就设计过圆形城市。而古代中国人相信天圆地方, 只有修建代表天的建筑时, 才采用圆的形状,比如北京的天坛。

简单说, 大地之上、环境之中的事物形形色色, 是地理素材,须要由人脑提炼成系统的知识,再用知识总结出道理。人脑在这个过程中是要费一番气力的。在地理学研究中,关注人脑这个部分的,属于地理学思想研究。

这《给孩子的历史地理》里的内容, 是历史地理知识与道理(包括思想)的结合, 为的是帮助读者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 以及祖先与这片大地的关系。哪些是知识, 哪些是道理, 怎样用知识安排出道理, 希望读者判断。如果能够把我说的东西加以修正、延伸、提高, 那就更好了。

这《给孩子的历史地理》的编写工作, 不是我一个人做的, 地图是由刘梅、吴艳辉、刘晶、赵欣帮助编绘的,孙伟忠、汪家明、秦岭提供了一些珍贵的照片, 老朋友周尚意、李心宇、辛德勇也来帮忙。没有他们的协作, 这《给孩子的历史地理》是出不来的。

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历史地理学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美国雪城大学地理学博士。

主要从事城市历史地理、中国先秦历史地理、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研究。

在超星学术视频讲授《华夏空间的构建》、《历史地理前沿:地理学的近代化与其固有的问题》等讲座。著有《人文地理随笔》《文化地理学释义》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甚小望远镜
    显得不是很有条理,感觉有点拼凑痕迹,但作为青少年(15岁左右)的课外兴趣读物还是合适的。01-26
  • 我是喵叔
    保马赠书,唐晓峰老师签名版。02-05
  • 史历黑
    非常失望。感觉就是打着历史地理名义的大杂烩,什么文化山水,民俗建筑,都往这个筐里装,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谈得极少,几乎没有。反正孩子肯定是起不了什么兴趣了,没入门的爱好者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恐怕最后就变成了《给文盲家长糊弄孩子的历史地理》了。攒书风格肉眼可见,那个“阅读窗”犹然07-06
  • 陈美芳˙Ꙫ˙
    中国人的家乡观念是基于县的。放到现在,碰上有人询问家乡,说到“县”才算明确了籍贯。由于现代化的飞速发展, 中国基层社会开始巨变, 传统农业社会特征越来越少, 而现代产业文化、 消费文化的特征越来越多,区域认同,作为乡情的传统符号,开始渐渐消退了。02-05
  • 我是考拉
    被北大经济地理系刷屏推荐的书,于是就买了~~~最近市面上“给孩子的......”蜂拥而至,大概都看准了这块父母砸钱不心疼的市场。中信出的这套书,大部分觉得一般,叶嘉莹先生的书很严谨,然而诵读的声音实在不讨小孩子喜欢,且现在有好多诗词中的字,官方通用的说法可能跟古音不一样了,到底用古音还是遵从今音,这是个问题。回到这本书,发现大家就是大家,写的很浅显,但是问题说的实在很透彻,而且解释了很多我以前看历史不是很明白的问题!仅花了一晚上就读完了,强烈推荐!看完这个带孩子去博物馆解说会很有帮助。03-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