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橘子汽水
    明明是近在咫尺的旧地,65年所发生的巨变让人膛目结舌。作者解析当代农民这一角色所做的人类学研究极为透彻。在此生活过二十几年,从未如此深刻理解这片土地。也许在我下一次路过“林村”时,看到的是全然不同的风景。03-29
  • 太爱笑
    此版本只看增加内容(五星是对于对增加内容的评价),显示强烈的人类学家关心意识。志气高。正如作者所言,本来希望能够为弱势社群发声(向下研究),四十年的巨变使得作者不能不调整研究为向上研究的心态。现在的林村看起来非常成功,但实际上,公与私权利与义务的危机冲突能没有找到出路,作者对此问题尝试给出一种解释,但是这种在公益理念与游戏规则之间取得共识的方法,在大政府的治理下似乎很难确切落实。林村是一个幸运(地理条件,领导班子),可视为中国乡村发展的缩影,也扮演着一种预见设定角色。书中还有“公民社会梦”的论述。05-19
  • 夕颜
    林村里的叶书记,面对三十多年政治与经济变迁,可以算是这类实干型官员的典范了:既可以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照顾到老弱群体,同时对政治运动进行反思,避免扩大化,还能根据经济政策进行敏锐调整,完全摆脱了基层官员固有刻板印象。中国社会复杂性,没有调查即没有发言权!04-09
  • 缘叄
    一本挺小众的农村田野笔记,看的繁体版,不知道简体版会删减不?挺直接,但也挺含蓄,从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村庄发生的故事一直跨越到2015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一个距离厦门市中心近10公里的小村庄,由小及大的写就了厦门这座福建第一城市的发展史,农民也从最初的底层一跃变成了时代的赢家,不过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就像书里说的那些既得利益者是少数派,他们懂得审时度势,换而言之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比较喜欢里面对小人物的描摹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很有意思。04-17
  • 11
    新版增加了 2015 年再次回访蔡塘写的一章,又去搜了疫情后蔡塘广场现状的一些报道,再看 90 年代及之前的内容,真是感觉时空错乱。大概看遥远的过去总有一种在窥视另一个世界的新鲜与猎奇,而它确实又是在时与空都连接现在这个蔡塘的林村,好像一切断片在这片土地都可以合理地接续。10-03
  • 毛豆里的豆
    非常详尽的一本书,记录了整个村庄的变革过程,而且在这版里还有后续的更新。林村终究是个例,书中也写道了发展过程中的天时地利人和,但对于大部分村庄来说,有一部分人是始终无法摆脱土地的,不过他们大部分人也没离开过,所以并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可对于走出来的人来说,见识了精彩又如何?还是依旧步履维艰,兢兢业业,只不过不用再脸朝黄土背朝天。05-17
  • 木卫二
    基于厦门蔡塘的田野考察,一直到开放前,它都是个穷山恶水的远郊村子,有着龙脉被破坏与湖边水库重聚风水的乡土传说。口述故事的熟悉底色里,是被鄙夷、嫌恶和牺牲的农村,接连失败的实验与运动,竟至人的生存权利,一次次被连根拔起。迂回曲折之中,谁也料想不到风生水起,赤脚、泥腿、搬砖、运输,看得坐家收租的年轻后辈人瞠目结舌。一家之言,一村之见,同样能窥见后半叶世纪,看来模糊的普遍性,与莫测难复的特殊性。文笔上有一定的雅化与整理,但在一次次“你看到了一部分”,“你说得对也说得不对”里头,也帮普通读者进入到一些微妙时间点(如运动早于肇始,基层权力架构,生育控制,快速城市化等),还有身处其中之人的一致性与复杂感。03-24
  • 明良千古
    极为有趣的著作,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林村的成功模式是部分沿海乡村“幸运”的成功的缩影,其早期依靠乡镇企业积累原始资本,又在改拆浪潮中腾飞,但随之而来的也有精神的空虚化以及老龄化。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