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А.Д.策比克塔洛夫教授,俄罗斯人,获得博士学位,专门从事西伯利亚和远东考古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石板墓文化。
译者孙危,蒙古族,1973年生人。1991—1995年在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1995—2005年就职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其间于1997—2004年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就学,先后获得硕士(2000年)和博士(2004年)学位。2005年调至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工作,同年晋升为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2006年被遴选为郑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同年还获得国家田野考古领队资格,并在郑州大学转评为副教授,2013年评为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北方民族考古、中西文化交流考古,还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及研究。目前已出版专(译)著四部,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内容简介

《蒙古与外贝加尔地区的石板墓文化》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流行于中央亚细亚及其邻近地区的石板墓文化的特点。进而提出了关于其年代和分期的新观点,认为该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13至公元前6世纪。作者对石板墓与同时期蒙古和外贝加尔地区的其他丧葬类遗迹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亦对石板墓文化与邻近地区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及关于石板墓文化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作者认为,青铜时代与早期铁器时代之交的中央亚细亚地区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历史发展态势,当时这里的各种民族文化传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互动,这些民族文化传统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即中央亚细亚地区的土著文化传统,还有来自西方的萨彦岭—阿尔泰文化传统和来自东方的东亚文化传统。


作者А.Д.策比克塔洛夫教授,俄罗斯人,获得博士学位,专门从事西伯利亚和远东考古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石板墓文化。

译者孙危,蒙古族,1973年生人。1991—1995年在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1995—2005年就职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其间于1997—2004年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就学,先后获得硕士(2000年)和博士(2004年)学位。2005年调至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工作,同年晋升为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2006年被遴选为郑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同年还获得国家田野考古领队资格,并在郑州大学转评为副教授,2013年评为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北方民族考古、中西文化交流考古,还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及研究。目前已出版专(译)著四部,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桃花大人
    因为被俄罗斯老爷爷的研究精神所感动,想说买来支持老专家搞科研。但是游牧民族本身的墓葬文化就属于比较佛pin系ji……读起来实在太枯燥了,而且作者老爷爷费尽一生心血搜集的资料也还是只有薄薄一册……参考书目和图谱占了三分之一篇幅。怎么说呢,作者老爷爷的研究的确填补了一大项游牧民族墓葬文化历史研究的空白。但是也确实看到昏聩……只能说买了这本书是为了给老爷爷送点辛苦费吧。总之男怕入错行,爷怕选了这么艰深却没有什么华点的研究方向。06-03
  • Suzume
    书是挺好,研究对象本身未免有些无趣。我(一个纯外行)以为会和支石墓更多联系起来,结果这都是石墙墓啊02-23
  • 天崩喵
    石板墓文化与匈奴文化之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否存在战争、交往等,那么所谓蒙古高原上的岩画可以证明匈奴早期就存在农业的观点也就站不住脚了。。。01-09
  • 朱圆通
    地区:布里亚特,蒙古国,赤塔州发掘了542座墓,288座有人骨 多为单人墓葬 41座保存较为完整人种:大蒙古人种中的北西伯利亚分支陪葬的动物表示石板墓文化以畜牧业为主,使用家畜作为祭品年代:约公元前两千纪至公元2世纪,放射性碳元素检测为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没彩图也没译名对照,看起来真费劲05-18
  • DRYJIAYOU
    外行看个热闹。石板墓文化年代主要在青铜时代晚期和早期铁器时代初期,分楚鲁塔阶段和阿查伊阶段两个阶段;是在当地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视野是很大的,也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苏联、俄罗斯的学术水平真心是被低估了。01-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