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韩松
生于重庆。1991年进入新华社,历任记者、《瞭望东方周刊》杂志副总编辑、执行总编辑,现任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任等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说等著作十余部,多次在海内外获得大奖。作品被译为英文、意大利文、日文和希伯来文。
2011年初出版的《地铁》一书,引发评论界和大众读者的激烈争议,对其的评论一直处在极正面与极负面的两端。

内容简介

现在,世界已是一片福地。

我躺在我的壳中,用艾科迈克语书写这篇故事。作为旧时代厌世情绪的产物,艾科迈克语的非公开性存在曾经非常“端的”。但它很快就要从宇宙中消亡了,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抛弃掉一重又一重的躯壳,去寻求量子化转世。

我名叫唐龙,我叙述的都是六十年前——二〇六六年 的往事。如果你们觉得太遥远、太陌生,没有关系。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子的。

在那个时代,人类生活在“阿曼多”梦幻社会的最后一个门户结构中。我们大部分时间像蜘蛛一样黏附在网络上,偶尔才用身体外出,俗称“实相旅行”。

二〇六六年,地球西部那个名叫美国的地方将要举办世界围棋锦标赛。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派出了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代表团前往参加。但是我们对美国并不十分熟悉,他们已经闭关自守很长时间了。

那一年我十六岁,我准备去美国。

“韩松超越了民族主义对阵全球化的思考范畴,而是将全体人类现状作为一个整体,看到了其更黑暗却本质的一面。通过戏仿埃德加•斯诺的书名,韩松在提醒读者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星际空间的角度,重新审视地缘意义上的乌托邦。然而他的结局却很模糊而开放。小说是主人公在2126年通过倒叙的方式讲述2066年的故事,不管地球曾有何种文明,那时都已经被终结了。在未来的未来,是火星闪耀中天。”

——王德威


韩松

生于重庆。1991年进入新华社,历任记者、《瞭望东方周刊》杂志副总编辑、执行总编辑,现任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任等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说等著作十余部,多次在海内外获得大奖。作品被译为英文、意大利文、日文和希伯来文。

2011年初出版的《地铁》一书,引发评论界和大众读者的激烈争议,对其的评论一直处在极正面与极负面的两端。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昵称已被重置
    看到这么多人说是YY小说和什么中国沙文主义,都是看网络小说看的得智商底下了么?02-16
  • 不流ᝰ
    写现实的荒诞不难,写未来的荒诞难。我是韩松的粉丝。02-05
  • 阿特米斯雷宣
    是不是拽几个高科技的名词就是科幻了?作为科幻世界的老读者,我恐怕不能苟同。但是这本书比较奇怪,它既有乱拽的高科技名词,同时也有描述假想世界观下人类如何生活乃至生存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不是完全的硬科幻,也不是完全的软科幻,而当属半硬不软的科幻,我以为可以叫做“水泥”科幻。书中假设了一个非常匪夷所思,一望而知根本不可能的世界格局,这样的世界本身,和作者在其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充满了荒诞的矛盾感,大大降低了本书的严肃性。书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大多是陈旧的老问题(如几乎控制人类生活的计算机,早在《鹰眼》和《机械公敌》这些流行电影里就探讨过了),而语言之使用,有时竟使人不知道作者究竟是高级黑还是自甘五。耐着性子读完后,我感觉作者好像是一个只会下围棋的初三学生,其起名和设计故事的能力都弱爆了。05-19
  • 度度
    完全受书评和作者背景还有美丽的封面设计诱惑,误入歧途,后悔不已。文字非常拗口情节也是一派胡言,心里堵得慌实在没法继续看下去了,放弃04-30
  • 音渭
    201203这也能叫科幻?完全就是科盲的yy文,关键是文笔太次了,小学生水准,毫无深度,想象力匮乏到这种程度还能出书我真是服了,头一次打一颗星,名副其实03-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