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早期中古中国》杂志主编。著有《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神游: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的行旅写作》《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秋水堂论金瓶梅》《“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影子与水文:秋水堂自选集》等。英文译著包括《微虫世界:一部太平天国回忆录》《颜之推集》。参与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参与主编并撰写《牛津中国古典文学手册(公元前1000-公元900年)》。曾担任哈佛大学东亚地域研究院主任,获哈佛大学卡波特奖、哈佛大学文理研究学院门德尔松优秀导师奖、美国学术团体协会孟旦百年中国艺术人文研究课题奖。

内容简介

田晓菲学术力作。

在“烽火”与“流星”光芒的照亮下,勾勒南方帝国的文学版图。

对梁人来说,他们的时代充满了崭新的开始,“新变”,及能量充沛的创举。他们生活在现下,完全沉浸于“此时与此地”,投入地经历每一个时刻。他们在智识上极为精微渊雅,精神上却又相当天真。对梁朝的文化精神好的概括,不是“颓废”,而是“康强”。

梁朝覆灭之后已经过去了许多个世纪,它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份重要的遗产,但这又是一份让人感到不安的遗产,因为它和当代文化政治纠结在一起,展示了一些长期以来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问题。曾经一度数量庞大的文本现在只有零星的残存,南方帝国的辉煌就隐藏在这些断简残篇之中,后人从自己的目的出发对之进行诠释,这些带有隐含的动机与偏见的诠释更加扭曲了它们的光芒。

——田晓菲

在烽火与流星照耀下的国土,一半隐藏在阴影里,这正好是对萧梁王朝的好象征。《烽火与流星》试图为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勾勒一副肖像画,不仅探讨梁朝的文学作品,更旨在检视梁朝文学生产的文化语境,就此提出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文化史和文学史问题。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早期中古中国》杂志主编。著有《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神游: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的行旅写作》《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秋水堂论金瓶梅》《“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影子与水文:秋水堂自选集》等。英文译著包括《微虫世界:一部太平天国回忆录》《颜之推集》。参与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参与主编并撰写《牛津中国古典文学手册(公元前1000-公元900年)》。曾担任哈佛大学东亚地域研究院主任,获哈佛大学卡波特奖、哈佛大学文理研究学院门德尔松优秀导师奖、美国学术团体协会孟旦百年中国艺术人文研究课题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阿俊
    自高价购买原版一年后,你出来了。你依然要持续伤害我的钱包,这么美的装帧,文字已经全然装入心里。02-27
  • 细雨流光
    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梁朝的爱意…… 书写的历史无非是被种种利益和动机所左右的“再现”。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南朝印象、南朝文学,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历史真正的样貌。 原来春花飘零这一意象,是从南朝开始的,边塞诗也是由南方诗人首创。南朝梁在政治上失败了,却在唐初以文学的形式实现了复兴。05-10
  • FourteenYuan
    田晓菲,你是我的神!2022#2105-28
  • 女巫与花
    “南登广陵岸,回首落星城。不言临旧浦,烽火照江明”读此书之前,对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文化毫无想象,更谈不上对萧梁宫体诗的了解。一谈诗学除了古诗之外只知唐宋再及明清,没想在汉与唐之间的南北朝时期,曾闪耀过如此辉煌灼灼的一颗文学流星——梁朝宫体诗。其诗学风格不仅在于语言的组织构造的技巧性,更在其对物质世界的观照感知方式,结合佛教的“一念”专注于“瞬间”,让我想到喜爱的法国印象派画作:精心留意于光影的跃动,明暗的过度,定格于时间之流的某个瞬间…情感恣意又克制,其美学张力十分迷人!以及因着对宫体诗的细读解析为文心,田教授为观者打开了一个恢弘阔达、拥有文化胆识及想象力,绚烂又悲怆的萧梁王朝,美而惊心,令人瞩目。05-31
  • 流川枫叶红
    处处有对历史的反思和严谨考证,在读之前,我确实一直觉得南北朝时期只可能是民不聊生的,是颓废的。灭梁的原因是梁武帝的年老昏聩和对佛教的追求,是萧纲宫体诗的流毒。读完之后,我知道了,历史书告诉我的是它想让我知道的,那些消失的历史,偶尔残篇断简的无声哀诉,即便震耳欲聋,只要你选择不听,你便永远听不到。值得再读,再读。05-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