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2019)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内容简介

《百年清史研究史·思想文化史卷》采取“问题史”的叙述策略,对清末民初以来的清代思想观念与文化史的基本内容、叙述方式及其内在涵义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解读。本卷不是简单的研究综述,而是对近百年来与清代思想文化研究若干论题与流派形成的背景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把握其不同于前代的特质。本卷尝试从清代思想文化演变的内部视角观察,力求构成比较贯通的解释脉络,而不是把清前期与近代时期割裂开来,用现代人的框架去强行理解清代人的思维或生活习惯,希望对百年来相关研究的多样范式进行总结与诠释。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2019)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无妄
    如书题,全书各章实质上是近百年清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再研究。大部分已在期刊上浏览一过,但当再作阅读时,在宝珠汇聚的震撼之下总是会启发新的感受。观书中对诸如清代思想研究范式转移、经世观念、考据学、理学、今文经、中西交流等研究议题的梳理,不难发现这些议题虽然多多少少找到暂时的叙述依归,但隐藏在这些精妙梳理背后、在作者的笔触之下,不免又透露着一种未安的状态。换言之,这些话题虽经历百余年讨论,然归根结底都还只是一种研究的尝试。新的可能性仍然向研究者敞开(杨本人确实也在不断探索着)。我们当然可以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研究,但又不应忽略任何解释模型都有空间时效和应用解释上的限制,如若只满足于从一种解释的建构到另一种解释建构,长此以往循环往复,或许也不是最好答案。所以,作为后继者的我们又该探索一种怎样的可能呢?02-08
  • 姑苏有雪
    读了兴趣相关的前半部分,感佩于作者一腔热诚,坦率直言,启发后学。美中不足是没有讨论海外汉学的研究。10-22
  • 深秋枫叶红
    有清一代思想文化的活点地图,问题意识很强,礼学,经世思想,西学东渐,中体西用以及晚清诸子学、理学、今文经学的复兴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01-02
  • 智术师
    清代思想文化研究史必读书目,全书内容十分精彩。10-19
  • 粉红色的后果
    没有面面俱到,杨念群的八篇综述性论文构成,必然会有遗漏,对大陆港台的研究亦非穷尽,而且自己较少出场,有时候也流于摘要化。都在梳理一些关键论断、范式、印象的民国学术思想史语境,指出今日习以为常的“先验前提”有着复杂生成背景,也遭到新研究挑战。民族主义、科学、现代化一直在筚路蓝缕者的脑海盘旋,自觉不自觉用西方文明的标准来开展研究,无论是比乾嘉考据为文艺复兴,还是极力寻找前近代中的近代化因子(莫名想到zbzy萌芽)。有些新研究已经成为今日学院中的常识,不要局限在思想家的文本,倾向寻找思想生成的社会环境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精英圈中的话语如何转化为社会实践;某些概念是现代性生成而非历史实在,在特定政治文化语境里流变,非一成不变。只是强调要在中国自己的脉络中寻找新的论述,可回归古典语境,如今可能吗?11-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