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伯勒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是20世纪后半叶最卓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于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斯金纳晚年回忆中,父母对其管教严格。父亲假期曾带他参观乡下的监狱,以体会行为不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在读中学时,他擅长文学,但科学成绩不佳。1922年,斯金纳进入汉密尔顿学院学习文学。大学毕业后,他投身于文学事业,但结果一事无成,还差一点因精神问题去看心理医生。后因受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和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等人著作的影响,决定转向行为主义心理学。他曾经指出,其科学生涯的一项指导原则就是巴甫洛夫的一句简单格言,即如果你控制了你的环境,你就会看到秩序。斯金纳于1928年进入哈佛大学读研究生。他制订一个严格的日程表,坚持将近两年。他每天早晨六点起床,一直自学到吃早饭,然后去上课,进实验室,去图书馆,直到晚上九点上床。他最终于193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36年,斯金纳转赴明尼苏达大学任教,逐渐成为美国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1945年,他到印第安纳大学担任心理学系主任。三年后,他又重返哈佛大学,进入其学术生涯中异常多产的时期,并将其行为主义观点推广到各个具体领域。他于1958年被授予极负盛名的埃德加·皮尔斯(Edgar Pierce)教授衔,此后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1958年斯金纳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68年获得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1990年又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首届心理学杰出终身贡献奖。同年8月18日,斯金纳因白血病逝世。

内容简介

《瓦尔登第二》(Walden Two)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发表于1948年的一部乌托邦式小说,它以梭罗(H. D. Thoreau)的名著《瓦尔登湖》为灵感,以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al psychology)为基础,描述了一个虚构的小社会(small community)的生活。这个小社会像梭罗笔下的瓦尔登乌托邦一样,也是一个自治的、自足的社会,但是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斯金纳采用了实验对照(experimental control)方法塑造他的瓦尔登第二。

瓦尔登第二的居民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hips)和家庭生活,能尽情创造美术、音乐和文学作品,能尽情享受游戏和休憩。瓦尔登第二是自治的(self-governed)小社会,其成员同意服从一套自控技术法规(code of self-control techniques),该法规保障了居民以最低程度的紧张为代价,过上一种富于创造性的、多产的幸福生活。同时,瓦尔登第二设有若干名顾问(counselors),辅助居民的自治,他们督导居民的行为,随时帮助居民解决在执行上述法规时遇到的问题。 瓦尔登第二立有一部宪法,但是,只要瓦尔登第二的全体设计者(Planners)和三分之二管理者(Managers)投票赞成,宪法便可修改。宪法规定设立一个“设计委员会”(Board of Planners),由三男三女组成,作为瓦尔登第二的唯一政府。之所以叫做“设计委员会”,是因为最初瓦尔登第二仅仅是一纸设计方案。委员的职责是保证小社会的成功。他们制定政策,视察管理者的工作,关注全社会的总体运行情况,同时具有一定的司法职能。每一位委员任期最多十年,委员若有缺额,则由管理者提出两个候选人,供委员会选择。 管理者是专家,负责瓦尔登第二各个部门的工作和服务。书中没有明确指出管理者是怎样产生的,但是由于设计委员会是唯一权威,所以很可能是他们任命的。除了设计者和管理者,瓦尔登第二还有两种角色:工人和科学家。科学家开展实验,实验项目包括动植物的育种,婴儿行为的控制管理,等等。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梭罗的瓦尔登和斯金纳的瓦尔登第二有很大区别。前者提倡以个人为单位的自治,后者提倡以整个共同体为单位的自治。斯金纳的言外之意是:在塑造人的行为时,个人自由意志的影响不如环境的影响那么强大。 《瓦尔登第二》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不仅有很多评论,而且几十年来有不少人在现实中模拟创造这样的社会,例如195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等等。


伯勒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是20世纪后半叶最卓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于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斯金纳晚年回忆中,父母对其管教严格。父亲假期曾带他参观乡下的监狱,以体会行为不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在读中学时,他擅长文学,但科学成绩不佳。1922年,斯金纳进入汉密尔顿学院学习文学。大学毕业后,他投身于文学事业,但结果一事无成,还差一点因精神问题去看心理医生。后因受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和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等人著作的影响,决定转向行为主义心理学。他曾经指出,其科学生涯的一项指导原则就是巴甫洛夫的一句简单格言,即如果你控制了你的环境,你就会看到秩序。斯金纳于1928年进入哈佛大...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大Bin
    翻译还可以再不友好一点吗02-10
  • 苏民
    斯金纳的理论不要太适合反乌托邦,他自己却当成乌托邦来写。从可读性来说确实不怎么样,有些话太眼熟像看教科书…但真是纯粹到偏执的思想贯彻啊。这本科幻小说作为小说没怎么大影响,但当年在心理学界引起了争论。人本主义罗杰斯说,人不应该被控制,人应当是自由的。斯金纳说,是的,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培养自由的人格…03-26
  • HungChing1982
    一本真實可操作而非空中閣樓的烏托邦作品。12-13
  • lotus
    额,为了写论文读了一点,本身就不是特别喜欢行为主义……斯金纳……04-05
  • 晴天小麦穗
    不算是行为主义的忠实信徒,也不是斯金纳的铁杆粉丝,但我依然觉得这本书非常棒。且不说行为主义理论和乌托邦的结合是多有趣,单单是关于自由和民主的讨论就十分精彩。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斯金纳认为感到自由,是因为没有感到限制。民主投票是一个善意的骗局,把坏情况怪罪于人民,而人民根本不是熟练的执政者。人类历史上最重要最持久的征服,不是通过武力,而是通过教育、感化、表率作用。突然想起《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在目前,我们说不出来的话,也许在别处已经说出来了。那些扰乱了我们,使我们疑难、困惑的问题,也曾经发生在所有聪明人心上。”02-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