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昊辰,1990年出生于上海。五岁在上海音乐厅举办首场钢琴独奏会。幼时师从林恒、吴子杰、王建中,2001年起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2005年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时任院长加里·格拉夫曼。2009年获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是首位获得这一顶级赛事冠军的亚洲人;2017年获艾弗里·费舍尔音乐职业大奖。
张昊辰曾与诸多国际著名乐团合作,包括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法国广播交响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华沙爱乐乐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其巡演足迹遍布美洲、亚洲、欧洲,在BBC逍遥音乐节、琉森音乐节、韦比耶音乐节、阿斯本音乐节等顶尖音乐节中均有亮相。
本书记录作者习琴近三十年的部分思考、感悟,以一位演奏者的视角看“演奏之外”古典音乐的种种话题及人物。

内容简介

★青年钢琴演奏家张昊辰首部音乐哲学随笔
★在发现古典音乐背后的文化脉络,探讨音乐与人的关系
★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艺术家陈丹青、乐评家焦元溥推荐
这是一部青年钢琴演奏家张昊辰写在“演奏之外”的音乐哲学随笔。在古典音乐与大众审美存在距离的今天,作者试图讲述的是自己心目中鲜活而又深刻、细腻而又广阔的属于古典音乐的完美世界。从古典音乐与哲学、美学、历史、社会的关系,到在音乐史上留下重要印迹的作曲家们的艺术人生,再到作者本人在与钢琴对话的生涯中感知到的共鸣和张力,书中的随笔思考看似断章,实际上连贯地呈现了既是青年也是钢琴演奏家的张昊辰对古典音乐和演奏舞台的理解、热爱、依恋与期待。

张昊辰,1990年出生于上海。五岁在上海音乐厅举办首场钢琴独奏会。幼时师从林恒、吴子杰、王建中,2001年起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2005年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时任院长加里·格拉夫曼。2009年获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是首位获得这一顶级赛事冠军的亚洲人;2017年获艾弗里·费舍尔音乐职业大奖。
张昊辰曾与诸多国际著名乐团合作,包括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法国广播交响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华沙爱乐乐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其巡演足迹遍布美洲、亚洲、欧洲,在BBC逍遥音乐节、琉森音乐节、韦比耶音乐节、阿斯本音乐节等顶尖音乐节中均有亮相。
《演奏之外》记录作者习琴近三十年的部分思考、感悟,以一位演奏者的视角看“演奏之外”古典音乐的种种话题及人物。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甜圈
    心意昭昭,线条朗朗。08-03
  • 佩弦
    本来想打两星的,我怀疑豆瓣评分很多是他的粉丝打的,分数虚高。本书正文的论断大部分过于形而上,言之无物(强调感觉和体验,再联系些哲学)但作者自己肯定不这么认为。我会这么说,因为我念书时写古典音乐的文章也常常写成这样,给到普通读者读,反馈很差。但是作者毕竟也很坦诚,自己也在思考,访谈部分还说出了国际化=西方化,他应该还是个中国人?想用中国的话语表现来探讨西方古典音乐。05-28
  • 殷靁
    说真的,去读个PHD吧,张总。10-18
  • 红烧猪蹄满地跑
    字斟句酌的文笔透露着强烈的雕琢感,这种雕琢感让我确信他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绝对不是一个跟着直觉走,体验派的写作者和演奏者。这跟他弹琴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非常善于思考,甚至是逼着自己思考,每个音符都要mean something。但他的演奏还是比文字道行深多了,因为演奏听上去锋利爽朗,文字却还有点拧巴没棱角。不过内容上来说,已经是音乐散文里洞察力很强的一本书了。10-31
  • Icarus
    虽然早知道张是全才型钢琴家,但也确实没料到能全才到这个程度。单凭写贝多芬的这篇《叙事的神话》,就足以让他跻身一流古典音乐评论家和音乐史学家的行列了。我太喜欢这篇了。从音乐结构的形式语言这个点上去辨析古典和浪漫的分野,进而探讨“古典”在贝多芬那里到底意味着什么,且毫不留情地推倒了音乐史教材中对贝多芬“开浪漫主义之先河”这个语焉不详的笼统论断。这一篇里的贝多芬,让人想起王国维和陈寅恪,“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另外,写舒曼、勃拉姆斯和舒伯特的几篇,写得也都很好。既深情真挚,又一针见血。此外,书里对旋律、节奏、调、大小调调式体系、调性(及其神性和专制)、奏鸣曲式等基本概念的解释,都带上了属于张昊辰自己的、哲学的和史学的双重透镜,极大拓展和丰富了这些概念的外延(尽管这么做颇为危险)和内涵。02-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