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曾长期任教于牛津大学,现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文学杰出教授。自1960年代至今,已出版著作数十种,涉及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和宗教等领域。代表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事件》《英国现代长篇小说导论》《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
译者
钟远征,郑州大学哲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伊格尔顿这《无所乐观的希望》中,关于希望的讨论始于坚决拒绝乐观在人生历程中的作用。伊格尔顿探究这个熟悉却难以捉摸的词的含义:这是一种情感吗?它与欲望有何不同?它会迷恋未来吗?最后,伊格尔顿提出了悲剧性希望的新概念,其中这种旧的美德代表着即使在遭受毁灭性损失之后仍然保持的力量。

在广泛的讨论中,他考察包括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绝望的克尔凯郭尔,阿奎那,维特根斯坦,圣奥古斯丁,康德,本雅明的历史理论。《无所乐观的希望》充满了伊格尔顿独特的智慧和不与时代苟同的清醒意识。


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曾长期任教于牛津大学,现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文学杰出教授。自1960年代至今,已出版著作数十种,涉及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和宗教等领域。代表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事件》《英国现代长篇小说导论》《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

译者

钟远征,郑州大学哲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扭腰客
    盲目乐观和过度悲观一样,都是极端主义的一种病态展现。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还是职场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或是思想交锋中的对垒思辨,都会外强中干,不攻自破。04-17
  • -
    于浩歌狂热之中际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01-31
  • 向花尋
    這次,伊格爾頓將討論的重點轉向精神與物質、快樂與痛苦、生命與死亡⋯⋯大數據說了不算,理論的成長,必須要投放到實踐中進行拋光打臘。上帝之所以死,那是因為真理稀缺。幻滅如同希望,全是血淋淋的付出。殺戮過後,再珍稀的物種,皆淪為家奴。10-30
  • 罗摩好迷惑
    伊格尔顿式的偏见书写,充满了动荡,满溢与扭曲。与其说是希望的书写,不如说是弥赛亚的书写。而只有在真正绝望的时代才有弥赛亚的降临。站在本雅明的立场上,每一时刻都侧身容纳弥赛亚的降临,这恰恰意味着每一时刻都是无望的时刻。没有详细区分希望与乌托邦,或许是轻视布洛赫关于乌托邦的辨析与想象。但是希望,我的朋友,希望究竟是必死性的吗?你必杀我,而我必然信你,而你终将降临,一如你之所是。总有东西无所偿还,如何展望一个亏欠的未来呢?10-19
  • Muzuer
    依旧是以恢弘的气势以及雄辩的文笔,针砭时弊,读完总是让人觉得荡气回肠,但是结尾也总是无处落脚。02-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