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加拿大诗人、小说家,1939年11月18日出生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兄,一妹。父亲是森林植物学家,母亲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主修家政。阿特伍德七岁时,全家移居多伦多,父亲则任教多伦多大学。
阿特伍德就读于里赛高中时即展露文才,在校刊发表散文及诗作,之后就读多伦多大学的维多利亚学院,师事诺若普·佛莱等教授。毕业时荣获伍卓·威尔森(Woodrow Wilson)奖学金,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师承杰隆·巴克利,二十三岁获硕士学位,随即留在哈佛攻读博士课程。1966年自从她的第二本诗集《圈戏》出版后,阿特伍德在加拿大文学界就声名大噪。目前阿特伍德与小说家格姆·吉伯森及女儿洁思定居多伦多市。
在阿特伍德的诗作中,举凡《圈戏》、《在那国度的动物》、《苏珊娜·慕迪的札记》、《诗选》、《双首诗选》及《不见月亮的期间》等,都呈现女性观察入微,深入心灵意识的层面,主题也多围绕“在一个瞬息万变、诡谲的世界里,如何保持清晰意识及自主性”的课题。
1976年的《女法师》、1986年的《贴身仕女的故事》、1988年的《猫眼》、1993年的《强盗新娘》、1996年《别名格雷斯》及近作2000年8月出版的《盲刺客》皆以独特的阿特伍德叙事手法、复杂的情节铺陈以及女性意识的勾勒,吸引广大的读者。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小说。作者是以小说的形式,表达她对未来世界滥用生物技术的极度担忧。和西方许许多多已经问世的科学幻想作品一样,《羚羊与秧鸡》中所展示的未来世界,也是愁云惨雾,暗淡无光,一片人类社会的“末世”场景。


——那时政府似乎已经退隐到无足轻重的地步了,各个大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大院”,里面试验室、宿舍、学校、医院、商店、色情场所等等一应俱全,有自己的警察,简直就如同国中之国。


——生物工程似乎成为小说中唯一的科学技术。


——所有的疾病都已经可以被消灭,但是制造药品的大公司为了让人们继续购买药品,不惜研制出病毒并暗中传播。如果有人企图揭发这种阴谋,等待他的就是死亡。


——文学艺术已经遭到空前的鄙视,只有科学技术(其实只有生物工程)成为天之骄子。这实际上象征着如今我们已经看得相当清楚的趋势。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加拿大诗人、小说家,1939年11月18日出生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兄,一妹。父亲是森林植物学家,母亲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主修家政。阿特伍德七岁时,全家移居多伦多,父亲则任教多伦多大学。

阿特伍德就读于里赛高中时即展露文才,在校刊发表散文及诗作,之后就读多伦多大学的维多利亚学院,师事诺若普·佛莱等教授。毕业时荣获伍卓·威尔森(Woodrow Wilson)奖学金,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师承杰隆·巴克利,二十三岁获硕士学位,随即留在哈佛攻读博士课程。1966年自从她的第二本诗集《圈戏》出版后,阿特伍德在加拿大文学界就声名大噪。目前阿特伍德与小说家格姆·吉伯森及女儿洁思定居多伦多市。

在阿特伍德的诗作中,举凡《圈戏》、《在那国度的动物》、《苏珊娜·慕迪的札记》、《诗选》、《双首诗选》及《不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斯弥
    当科学发狂,一切残忍都散发着追求真理的光芒。05-24
  • 小岩菽
    读阿特伍德太太就如同一场中文盛宴,令我枯燥贫瘠的内心和干涸崩溃的语言系统如沐春风吹又生。熟悉的双线叙事和精妙击节的比喻都还在,不紧不慢的叙述引领你深入腹地的节奏简直棒极,你知道真相和调动感官的线头就在那终点处,却不禁想让这过程慢一点再慢一点。末日滩涂让人不断想起The road,但她完全撇除了希望和感人的暖色特质。语言游戏和一词多义的trick信手拈来,在这点上翻译也做到位。这辈子理想简单点说是把她原著读遍,做梦版本是紧紧拥抱老人家然后在她膝头做一场外婆回来的梦。04-26
  • 卡诺
    城市之光。叙述方式仍旧阿特伍德,但所想表达的“主题”过于强烈,人物不鲜明。06-27
  • 一切归零
    阿特伍德的末日,更像是一座荒岛。她不依靠出神入化的情节构造,而是使用早已驾轻就熟的独特笔法描绘了一个怪诞死寂的末日终结。这不是正儿八经的科幻,而是《蝇王》一样的寓言。09-03
  • 丁丁|刘
    看的是港版,竖排所以非常有碍观瞻,翻译也问题很多。这本书等了2年多,并没有让我失望,属于意料之中。折了很多角角,空了摘抄。05-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