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饕餮本为人所不齿的“好吃鬼”,但苏轼却曾以之自居,并作《老饕赋》:“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从此“老饕”遂成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这些文士不但善于品味饮食,甚至不乏擅长烹饪者,“东坡肉”、“潘鱼”、“谭家菜”……可谓不胜枚举。古代的暂且不说,现代的梁实秋、王世襄、汪曾祺以及这《老饕漫笔》的作者赵珩,皆是此道高手。

《老饕漫笔》是文坛宿将的主题回忆。文笔清淡含蓄,文品平实端庄,颇有“粤菜”之风。书中记录的,或人或事或风物或名胜或花絮或掌故,一概与吃相关。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相关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大-燕-威-王
    每个人都有一本吃账,不需要什么饮食文化来当幌子,不过就是个馋。这书好就好在,写出了这份儿馋,不装逼,特亲切。如今想要当老饕说实话真心不怎么现实了,就好像别墅文化是建立在仆人雇佣制度的基础上,小家小户想吃点儿好东西也各种费事儿。选料呢没法保证足够好,手艺也只能靠摸索……唯一真实的就是那份儿馋劲儿,否则活着真心没啥意思。07-25
  • danyboy
    因为读《何山药与爆肚满》哭了,才借来这本书读;读完全书就哭过一次,还是《何山药与爆肚满》。再具体点,就是拆西四牌楼时何山药那句“咱走,别看了,我看着心疼”,和66年他对作者说:“今天看见你特别高兴,可我没地方请你吃爆肚了,也没钱请你吃爆肚了。”05-17
  • 商夏
    吃很难写 因为怎么折腾都比不上亲自吃一回。10-21
  • 沈书枝
    如果没有时常出现的名人官衔和高档馆子,也许会觉得亲近点吧。写法和梁实秋相近,但对食物本身的喜欢似乎不如,或可说是一种文化意味的不如。喜欢看的是里面有详细做法的,这类也大多是作者较熟悉的。有几篇把和吃食有关的普通人也写出来,可以见出人情和时代变迁的痕迹,是最喜欢的部分。有些只是草草罗列在何时何地吃过何物,未免少味。01-04
  • Sky
    读本书最大的乐趣并不是各种吃食,而是作者所写的50年代到90年代末这解放后五十年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作者出身大户人家,其中既有陆文夫的美食家中的怀旧,也有80年代后市井小吃的变迁,让我想起小时虽贫乏却也难忘的岁月。04-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