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是著名的中国学家,也是有影响的上海问题研究专家。1948年,她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传教士,1931年到上海,执教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裴宜理父母携家离开上海。隔年即1951年迁居日本东京。裴宜理父母继续在一所教会大学担任教授。裴宜理也在日本长大。后归国。裴宜理在威廉·史密斯学院、1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分别获得了政治学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她的教学生涯是从1972年开始的,先后美国多所大学执教,而担任教授职务已有十多年。为了中国学研究,裴宜理曾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从事专业学习、研究和讲学多年。关于中国学研究的缘起,裴宜理回忆说,开始进学院时,还没有想到过要进行东亚问题研究和政治学研究。但当卷入学生反对越南战争的汹涌浪潮后,开始对亚洲的革命和政治感兴趣了。于是,决定到台湾学习中文,以更好理解中国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政治变革,从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到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所有这些变革都曾受到工人运动的极大影响。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这部专著在广泛吸收欧美工人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人政治放在比较的角度加以研究,以一种更普遍的眼光关注罢工、工会、政党等问题,探讨了工人的文化与生活状况,为人们展示了一幅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人丰富多彩的画像。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是著名的中国学家,也是有影响的上海问题研究专家。1948年,她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传教士,1931年到上海,执教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裴宜理父母携家离开上海。隔年即1951年迁居日本东京。裴宜理父母继续在一所教会大学担任教授。裴宜理也在日本长大。后归国。裴宜理在威廉·史密斯学院、1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分别获得了政治学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她的教学生涯是从1972年开始的,先后美国多所大学执教,而担任教授职务已有十多年。为了中国学研究,裴宜理曾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从事专业学习、研究和讲学多年。

关于中国学研究的缘起,裴宜理回忆说,开始进学院时,还没有想到过要进行东亚问题研究和政治学研究。但当卷入学生反对越南战争的汹涌浪潮后,开始对亚洲的革命和政治感兴趣了。于是,决定到台湾学...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arcophagus
    史料丰富,叙事细密,编织功力强大。框架清晰,理论沐浴当时新风,虽成经典被高频征引,对比西人劳工史经典,其实不过如此,文化转向有待日后。本书贡献了Durkheim的第八百万种译法:杜尔肯。封三作者简介是男的。全书西人哪怕出现一百次,每次都附上原文,让人抓狂。05-18
  • 叶曳
    很容易在书中理出这样一条逻辑:即近代上海工人中因地缘、行业和性别等因素而结成了某些特殊的“社会关系”(行会、帮会、结拜)最终导向了行动主义,而这被如今的掌权者误读为“阶级意识”。而这种“社会关系”使得两个政治派别在发动工人群体时各有侧重,但总体上都不算十分成功。作者认为工人的战斗性不等于工人的觉悟,前工业时代铸就的工人内部分裂性同样也会是罢工这样的政治活动的导火索。02-27
  • fka EyeCU
    现在才看完也是非常的愧疚。总而言之,社会组织对于工运的发展很关键,民国初年各种势力的竞逐也为工运发展提供了重要背景。工人贵族才是中坚力量。反观当下,对工运的发展看起来还是比较悲观的。另,看了更能知道你党抓劳工ngo的时候怕的具体是什么了。然而劳工ngo其实完全不具备中共当年的土壤,况且你党当初也不怎么成功啊01-09
  • fushia
    个人感觉论述太散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作者想 面面俱到的分析工人内部的文化和构成,从而突出工人主体性 造成的。相对于欧美劳工的论述,观点似乎也不是特别新颖阿,只是突破了长久以来对于将中国工人限制在中共党史框架内的论述。另外作者的观点太融会贯通了以至于读起来觉得很杂乱。难道是我逼格太低O.O04-15
  • 秋江暝泊
    材料组织得很好,理论厚度欠奉。09-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