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内容简介

☆波拉尼奥备受瞩目的早期杰作,《2666》创作主题的先声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竹官碧
    昨天刚收到,迫不及待读完了。波拉尼奥真是本本page-turner,连二战兵棋游戏都没能劝退我,这晕眩怪异的、虚实交错的阅读体验真是太迷人了。以及这周刚好是2020豆瓣读书周历波拉尼奥周。05-25
  • Sebastian
    波拉尼奥的小说很少像《帝国游戏》这样,在结尾给人拨云见日的感觉。在故事的大部分时间里,诡异的酒店、神秘的老板、阴谋的气息、可疑的人物、离奇的死亡共同构建起一个超现实的情境,其中似乎隐藏着罪恶,危险好像随时会降临;另一面,主人公直言当下欧洲的健忘,没有史诗,没有英雄主义,他试图在棋盘上为第三帝国的将星们招魂,以满足自己对崇高的渴求。在与克疤多的兵棋对战中,日记的日期标注与二战的时间进程混为一谈,假期被无限延长,角色逐渐陷入疯狂,直至不可避免的失败和大雨倾盆下的醒悟。冷空气终结了度假旺季,也将主人公从梦魇般的臆想中拉回现实,待到迷雾散尽,才发现那些不详的预感,无非是沉迷游戏世界的副产品罢了,也许有言语错乱造成的误解,或因彼此陌生有所保留。波拉尼奥用惯常的手法写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奇妙又出乎意料~05-29
  • Ashen
    与在创作后期展现出的雄心勃勃(以《2666》最为明显)截然相反,这位初尝小说创作的波拉尼奥,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招揽读者(尤以男性读者为主)。性爱、悬案与“二战”历史这三个对男性读者吸引力十足的元素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框架,熟女尤物、疤脸怪人与“二战”时期的将军交替登场,“战场”与床笫紧紧相邻,战斗与云雨之事作无缝衔接。但与此同时,波拉尼奥骨子里的骄傲已隐约可见。这本《帝国游戏》再次展现出波拉尼奥所独具的魅力——在琐碎断续的叙述中,慢慢撑起一张遮天蔽日的巨网,稍不留意就将你罩入其中,最后再用寥寥几语将其一剑刺破,阳光照进来,刺眼而夺目。05-27
  • 小鹅妙妙屋
    波波就是最好的!我甚至看出了一点加缪处女作的味道,原来他也喜欢写夏日顶点循环往复的悲伤,那些梦魇晕眩般的疯狂失爱,暴力与堕落的情欲,绝望,几何意义上的塌陷破碎,高度,大海,乌云,超现实的寓意,未尽之事……“一切都是无用的”,“命运的终点是灰尘与遗忘,无可挽回”,重要的是,我们在这片悲惨中做什么。05-30
  • 邓安庆
    波拉尼奥的处女作,呈现出如此成熟迷人的质地,真是叫人赞叹。看完后,大脑还是兴奋的。我非常喜欢汪天艾的译笔,精炼准确,且很有美感。时常能感受到作者写作时的兴奋点。读时像是置身于昏暗的客厅里,有厚重的窗帘,空气中弥漫着无以名状的味道,人物出现又消失,面目模糊,唯有闪烁的眼神、没有说透的话语,还有远去的脚步声。你无法得出一个明朗的真相,你必须跟"我"一起陷入这种兴奋、焦虑又无从逃脱的困境中。很喜欢。06-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