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出生于伦敦的历史学世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1919年和1946年分别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平会议。1926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一直任职到1953年为止)。1947年3月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1955年退休,辞去伦敦大学教职,专心致力于写作。由于他在学术上的重大成就,他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院士。汤因比一生游历甚广,著述颇丰。他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研究的单位,以人的生老病死的现象,来解释文明的兴衰与死亡;他既用哲人的独特眼光,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又以超凡的叙史才能,以历史学家的视野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细致的描述。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也因此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内容简介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类型的城市?

人类城市在发生怎样的变动?

当今城市的通勤者怎样变成了新一代的“游牧民”?

面对“世界城市”,人类该何去何从?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进入超大规模城市、大都市群的时代,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聚焦“变动的城市”,关注城市发展、扩张的悠久历史。他对城邦、首都城市、机械城市、世界城市等不同类型进行分析,从古代城市的发展路径中汲取智慧,对未来作出展望。他认为,未来的世界城市将会遍及全球,生活在其中的人类任重道远。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Arnold Joseph Toynbee

(1889—1975)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出生于伦敦的历史学世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1919年和1946年分别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平会议。1926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一直任职到1953年为止)。1947年3月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1955年退休,辞去伦敦大学教职,专心致力于写作。由于他在学术上的重大成就,他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院士。

汤因比一生游历甚广,著述颇丰。他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研究的单位,以人的生老病死的现象,来解释文明的兴衰与死亡;他既用哲人的独特眼光,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又以超凡的叙史才能,以历史学家的视野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细致的描...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y的读享生活
    城市的历史已经成为人类的全部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最理想的情况是将城市的历史放在全人类的发展情景中加以观察。不过出于实用目的,从相互交织的其他线索中分辨人类命运的这一特殊线索是方便的也是可能的。汤因比追溯了世界城市从耶利哥到大都市的发展轨迹,描述了几座不同类型的首都城市和宗教信仰的圣城所体现的功能效应,比如,秦朝的历史就阐释了边缘地区与中心地区的拉锯战。汤因比认为,城墙功能的反转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显著的物质性变化,近代的机械化城市用城墙将公园以及绿化与城市的建筑密林隔绝开来,城市化与科技进步两者之间的关系注定了城邦会被潜在的世界性国家的都市取代,城市是一个社会的化身,而社会往往表达集体的意识。汤因比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原则,这些原则意在使当代世界广泛分布的城市生活成为可能并且是能够让人接受的。02-02
  • 小大
    历史的研究单位不止一个,除了文明,还有城市12-10
  • 到里斯本看海
    大师谈到过去总是潇洒地旁征博引,谈到现在就变得很主观,局限性严重,谈到未来基本上都是随便讲了……06-10
  • 云汪
    汤因比的城市思想。事实证明,广阔的视野、宏大的情怀、深厚的积累、严谨的方法、浓厚的好奇心,让汤氏进入到每个领域都游刃有余。关于首都物质与治理资源交换的分析,大运河VS海上航道更利于大一统,铁路的复兴、未来城市(即所谓世界城市)设想都很有启发性。总之,是一本很有汤氏风格的书!另外,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貌似和本书分析设想的很像啊,壮哉!02-28
  • 维舟
    豆瓣评分低得惊人。这好歹是史学大家汤因比的著作,也蕴含着他从大历史视角出发来看待城市和文明的深入思考,在我看来很多论述都颇为精到,足可启发人展开再作延伸讨论。固然这本书写的年代早了点,但这些思考并未过时。11-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