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绮贞,台北芦洲人,景美女中、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
主要身份为独立歌手。大学时常于校园、天桥、地下道、咖啡厅、Live House、书店、垦丁海边等地演唱,多次举办大型巡回演唱会,场场爆满。1998年发行《让我想一想》,其后陆续发行《还是会寂寞》、《Groupies吉他手》、《华丽的冒险》、《太阳》,均获选为年度十大专辑,2014年发行《时间的歌》。
陈绮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独特文化风格,无论音乐、文字或影像,她用独特的方式演绎这一代的许多梦想,很多人说她不只是歌手,更像是艺术家、一个安静的行动者。
不使用Facebook与微博。她的行动、作品和公众形象却默默地深刻影响着华人青年,跨出属于自己的步伐。
作风低调几乎很少上通告,媒体常以“陈绮贞现象”来报道她。

内容简介


探险家把新大陆都发现完了,现代人只能往内心去挖掘探索。

载体也不再是帆船、马和飞机;而是爱、书信和梦。

一样的是,都需要勇气。

——————————————————————————

以书写铭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远方。

十六年,六张专辑、七张单曲、无数次巡回演唱会之后,

陈绮贞的第一本散文集 。

这是一本关于追求的书,

探索的对象是现在,是这里;

不属于过去或未来,也不在他方。

——————————————————————————

歌坛创作才女陈绮贞从1998年发行《让我想一想》以来,始终维持一贯清新独特的风格,长发、木吉他、干净而温柔的嗓音,轻易将人唤进恬静美好的迷人里,词曲绽放治愈之光,风靡华人世界,为一代人留住纯真。除了歌手身分,她亦热爱摄影与写作,对她而言,摄影是“日常加上一些不寻常”记忆的封存,而文字则是更深刻的自我追寻与探索。

这本散文集缘起于2011年夏天她在古巴哈瓦那的旅行,她写道:“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间,你只能为发生的事,在地图上作记号,而无法立即书写。这些记号的意义,你必须耐心等待时间为你充分显影。”当书写开始,便是显影的启动,唯有写作,让她心甘情愿放手一搏。

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两场对谈、一段问答,记录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风景,和繁多日常里筛选出来的微小意义,只因生命是一种探寻,现实迎面而来的强度,需要平日的温柔来补偿。

——————————————————————————

◆看见

记录旅行途中的思索与观察,有人情的温度,亦烙印着他方的色泽与律动。在哈瓦那每天爬上屋顶看日出、看夕阳;以拍立得相机为遇见的人拍照,留下照片作为礼物;在斯威士兰看着在草原上徒步走远的人、提着空水桶到山坡取水的孩子;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旁,坐看满天飞舞的鸽子;穿梭柏林的跳蚤市场,买了一个吐司架和从没见过的小相机;躺在花莲的产业道路旁,拿着手电筒和观星盘,试图找出十二星座……这些“每一次”,也都是“第一次”,此时此地。

◆日常

随笔,碰触界线或跨越界线的驱力,蠢蠢欲动的文字引领思维探险,是日常,也是非日常,陈绮贞回忆大学住宿的日子、拔牙的体验、台北早餐店的气味、晨起的漫步、阅读的陶醉、聆听演唱会的悸动,以及在音乐里反复迷失与寻找自己的历程,不时流露她与家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她对台北的深深眷恋。

◆To & From

信件是私密的写作,好像有个对象可以倾诉,又不确定对方是否理解,是以“挟带着不确定的忧虑”。撷录7封2012年《不在他方》剧本信件,穿插文本之间,寄给每一个正在阅读的你。

◆创作路上

灵感缪斯的追寻,每一次提问,都向内心深处行去,关于书写、阅读、音乐与生活节奏,揭露“故事”带来的冲击,同时亦收录陈绮贞与骆以军、詹伟雄、陈德政等作家的对谈文字,完整呈现她的创作历程与态度。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满纸烟岚
    出书的明星很多,写书的明星很少,陈绮贞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写书的人。07-30
  • 劉咳暝
    比起林夕、周耀辉等人的书,简直良心。撇除歌手的身份,她还可以是一个诗人和艺术家。陈老师今年40岁了,无论言行抑或写画,仍像个17岁的少女。08-24
  • OysterChu
    陈装装还是比别的明星出书要高几个层次,至少算得上诚恳写作08-18
  • bird
    这里的陈绮贞平凡如一比邻,友善的朋友。她有大大小小烦恼,生老死别的不解。喜欢辛波斯卡,喜欢平静的台北早餐。从悲观一步步看见明亮,像个女儿多陪在妈妈身边。(^o^)/~中信的书还是一如既往的烂,错页、页下空白,看的好别扭。09-05
  • 调色木板
    希望你继续行走,继续打滚,继续深深地挖掘。(这本内地版的最后装帧有错页,是中奖了吗……08-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