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森谷公俊
帝京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教授,專長古代希臘、馬其頓史。著有《亞歷山大大帝──「世界征服者」的虛像與實像》(講談社,2000)、《火燒王宮──亞歷山大大帝與波斯波利斯》(吉川弘文館,2002)、《讓學生想學的歷史課》(青木書店,2008)、《亞歷山大與奧琳庇婭斯──大帝之母、光輝與波亂的一生》(筑摩,2012)、《圖說亞歷山大大帝》(河出書房新社,2013);共著有《歐亞大陸文明與絲路──波斯帝國與亞歷山大大帝之謎》(雄山閣,2016)。
審定者簡介
翁嘉聲
英國利物浦大學古典學博士,曾師事Peter J. Rhodes、John K. Davies及Henry J. Blumenthal等人。現任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及教學領域包括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晚期古代及早期教會史,尤其關注政治史、思想史、身體史,以及古典世界如何轉化為基督教文明等議題。
譯者簡介
黃鈺晴
成大中文系畢業。曾於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台北藝術推廣協會等藝文組織擔任各類藝文展演活動之企畫與執行製作。現為自由譯者,譯有《大英帝國的經驗》(八旗)、《沖繩走私女王:夏子》,兼為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

内容简介

羅馬人奉為神明崇拜的亞歷山大大帝,

當今的文明世界,仍未脫離他巨大的身影。

馬其頓人開創的時代,何以稱為「希臘化時代」?

擺脫「希臘中心史觀」,以多元觀點重新定義「希臘化」。

亞歷山大大帝,三十歲時便已打下前所未有龐大領土的神話般人物,卻在不到三年後就留下未完成的帝國而逝去。亞歷山大帝國的範圍從希臘西方的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包含希臘、波斯、埃及等各大古文明世界。

羅馬的凱撒三十九歲時讀到亞歷山大的傳記後曾潸然淚下嘆道:「在我現在這個年紀時,亞歷山大早已成為眾民族之王,我卻尚未達成任何輝煌的成就。」奧古斯都皇帝也曾至亞歷山卓瞻仰亞歷山大的遺體,甚至模仿他的站姿製作雕像。該如何評價在後世成為西方文明榮耀的亞歷山大?他是偉大的領導者嗎?

本書不採取將希臘文化視為較東方文化優越的「希臘中心史觀」,而是重新檢討以往同時存在、卻不曾被放在一起思考的「東方史」和「希臘史」,重新探討究竟何為「希臘化時代」。事實上亞歷山大的「東方遠征」,並沒有帶著希臘文明向征服地區全面擴散,只是加速了原本便已存在的東西文化的融合。

■亞歷山大在只有三十三歲、疾馳而過的短暫一生中,

如何創造橫跨古文明世界的龐大帝國?最終,帝國又為何四分五裂?

西元前三三四年,亞歷山大從希臘往東方出發遠征,僅花費八年時間,便征服整個中亞地區與埃及,並越過阿富汗,抵達今日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行軍過程穿越重重山脈、沙漠、大河等各種嚴峻地形,甚至還曾探索沿海的航路。

亞歷山大在所到之處,都變身成為符合當地統治者的形象:在埃及接受法老的稱號,在古都巴比倫也遵循當地傳統的宗教禮儀。滅掉領土廣大的波斯帝國之後,還用東方儀式舉行馬其頓士兵與波斯女性的集團婚姻。然而,在印度河流域的戰爭,終於導致疲憊不堪的士兵們拒絕行軍,而歷盡艱辛返抵巴比倫後,大帝便因熱病而去世。

大帝的征服並未摧毀東方各國的統治體制,反而相當尊重各地的多元文化。大帝的到來只代表了統治者的更迭,而非社會與政體的劇變。不過,這個鬆散的帝國終究只是大帝一人的獨裁帝國,在他去世後旋即崩解。

■「希臘化」概念只是後人以「西方中心史觀」創造的認知!

要真正理解亞歷山大開創的時代,首先須拋棄「希臘化的幻影」。

教科書的西洋史分期,將希臘古典時代到羅馬興起之間的時期稱為「希臘化時代」,而這段長達三百年歷史時期的起算,便是從亞歷山大逝世開始。但是,這樣的定義其實隱含著嚴重的誤解。

十九世紀普魯士的歷史學者,因為有著民族統一的渴望,視亞歷山大為統一古代世界的偉大征服者。因此,為了讓歷史研究也能重視大帝征服過後的希臘,強調希臘被馬其頓征服後並未進入文化衰退期,而在當時創造出了「希臘化」的概念。

然而,「希臘化」隱含著以歐洲人為主體的「希臘中心史觀」,將亞歷山大塑造成希臘文化向東方的傳播者,正是忽略了在大帝到來之前,希臘人其實已積極進入東方世界。只有拋棄「希臘化」的單一史觀,才能以多元視野重新評價「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留給了後世什麼遺產?

──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新世界,以及神格化偉大皇帝的傳統。

亞歷山大的遠征加速了希臘風格的生活與文化能達到的範圍,創造出東西方文化得以融合、並在下一代茁壯的沃土。這是只有身為軍事天才的亞歷山大才能達成的成就。

即便大帝實行的諸多新政策,才剛起步便畫下句點,但許多措施仍在之後的希臘化時代諸王國中落實。大帝在遠征過程中於各地建立了十多座以自己為名的「亞歷山大城」,其中最知名的,即之後成為古文明中心的埃及亞歷山卓。

亞歷山大之所以會被西方世界視為偉大的王者,得歸功於在他逝世後繼承帝國的將軍們,仍強調自身與大帝威信之間的連結,以作為各國權力競爭的手段。因此大帝的神格化在他去世後更為強化,使他成為不朽的存在,此種作法甚至為後來的羅馬皇帝們仿效。

■是偉大的解放者還是殘忍的侵略者?

回到萬花筒般多彩形象的原點,還原大帝的真實樣貌。

逝世後的亞歷山大大帝,彷彿更為真實地存在著。大帝留給後世無數的形象,不斷地被重新解讀,每個人、每種觀點、每個時代透過「亞歷山大」這面鏡子所反射出的影像都不相同,彷彿此人的存在,本身便是一個小宇宙。

本書帶領讀者從大帝形象的原點開始,解剖近代歷史學中的亞歷山大樣貌。解析大帝著名的各種故事背後的歷史意涵,例如:一刀斬斷哥迪姆之結、戰場上的漂亮戰術、酒醉時在藝妓慫恿下放火燒毀波斯王宮、大帝與身邊女性的關係等等。

究竟亞歷山大具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讓他執著於遠征至世界的盡頭?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亞歷山大的身影又將反射出什麼樣的形象?在我們重新思考現今的領導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之時,或許會發現大帝的身影,至今仍壟罩著我們。


作者簡介

森谷公俊

帝京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教授,專長古代希臘、馬其頓史。著有《亞歷山大大帝──「世界征服者」的虛像與實像》(講談社,2000)、《火燒王宮──亞歷山大大帝與波斯波利斯》(吉川弘文館,2002)、《讓學生想學的歷史課》(青木書店,2008)、《亞歷山大與奧琳庇婭斯──大帝之母、光輝與波亂的一生》(筑摩,2012)、《圖說亞歷山大大帝》(河出書房新社,2013);共著有《歐亞大陸文明與絲路──波斯帝國與亞歷山大大帝之謎》(雄山閣,2016)。

審定者簡介

翁嘉聲

英國利物浦大學古典學博士,曾師事Peter J. Rhodes、John K. Davies及Henry J. Blumenthal等人。現任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及教學領域包括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晚期古代及早期教會史,尤其關注政治史、思想史、身體史,以及古典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中世与近世之间
    强烈安利下这本书,至少是我目前看过的最好也是最翔实亚历山大的传记,国内学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下日本古典史学者所达到的高度,别欺负当代国外学者汉语不好吹什么中古史引领全球之类。本书以检讨希腊中心史观,实际上也是批判欧洲中心论,包括检讨汉化观点均是一体两面,国内学者没必要以双标视之。自希罗多德以后,西方民主进步对应东方专制黑暗,因此亚历山大的征服被冠以正义之举,并以希腊化为名掩盖了东西文化兼容的多元性及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塑造,此点无疑贯彻了古典史领域,本书对此多有批评。但史实的叙述与精彩史料批判而非史观才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亚历山大历史形象的时代变迁,东西文化政策冲突下的权力斗争,火烧波斯波利斯的原因,神话的塑造,君主自我神化崇拜对希腊化时代及罗马的影响,屠杀政策及制度建设的功利性等均有精彩论述。12-26
  • Kurpfalz
    该有的都有了:传世史料、前四世纪的希腊-马其顿和波斯、远征本身的经过、继业者战争、亚历山大身前身后的神化、希腊化概念本身、巴克特里亚甚至帕加马,但都点到为止。作为入门的介绍书是很不错的。但什么“日本古典史学者所达到的高度”就算了吧,只能说是对3、40年来一些很自然的学术现象“莫名的惊诧”(何况作者开篇就说了,这不是一本亚历山大的传记)。06-05
  • 雪莱
    虽然是为了重新审视亚历山大大帝的神话,但涉及面很广,从波斯帝国、希腊人与马其顿人关系到所谓键陀罗希腊化的本质,超出了亚历山大本身。阅读全书,始终想起“一分钟颠覆世界史”短片里的观点:伟大的亚历山大有太多名不副实的地方,唯一的贡献是解释了“什么是伟大”,但这个伟大,也不过就是个东方专制君主的幻梦罢了。另外书里隐含的结论,东方世界“希腊化”固然存疑,希腊世界此时其实也“东方化”了吧!01-09
  • NoPanda
    明晚要筆試,我今天還賴在書店看暗戀學長喜歡看的書,我可太糟糕了。08-29
  • 临素光
    谈起历史上的伟大征服者,人们往往将亚历山大、恺撒和拿破仑相提并论,比起恺撒促使罗马从共和制向元首制的转变,以及拿破仑促使法国从封建君主制向近代法治国家的转变,亚历山大缺乏像他们一样清晰的政治理念,即便他们三人都有醒目的远征军功,但他不像国家领袖,更像是希腊式的史诗英雄。正如他最喜爱的《伊利亚特》,像阿基琉斯一样在亚洲土地上战无不胜,建立个人英雄主义的伟大战功。抛开浪漫光环,这种单一且强势的扩张主义价值观,最极端的表现就是军国主义,亚历山大在东侵波斯期间的大规模歼灭与屠杀,充分显示了这种价值观的危险之处。这本书的视角特别好——批判希腊中心视角,相较于波斯幅员辽阔、文化悠久,希腊地小且新,要说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波斯足以成为古罗马的典范。希腊文化在东方的最强推手不是亚历山大,而是古罗马帝国。05-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