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1938年出生于青森县。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毕业。曾是新闻和杂志记者,后成为自由作家。著有大量纪实作品,包括《从死刑台生还》、《前往日本列岛》(全六卷)等。另有作品集《镰田慧的记录》(全六卷)。1990年凭借《反骨:铃木东民的一生》获新田次郎文学奖。1991年凭借 《六所村的记录》获每日出版文化奖。

内容简介

若欺凌者有五人,他们都认为自己只需承担五分之一的责任,而被欺凌者却要承受五倍的痛苦

————

我四处走访自杀孩子的父母,是想了解那些受到欺凌的孩子的感受。因为被害者已经不在人世,我们无法直接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但是,通过多次去拜访那些受害者的父母,聆听他们的悲叹,将孩子逼至自杀境地,或者说是未能尽到挽救他们生命责任的当代学校,以及残酷凉薄的孩子们的世界,逐渐浮现在眼前。

甚至于,这种将人欺凌至死的残酷,在事件之后还蔓延到受害者的父母,转变成区域对被害者家人的孤立问题。这简直超乎我们的想象。

——摘自《欺凌自杀》前言

【编辑推荐】

有别于同类图书案例分析、追责、批评的叙事框架,《欺凌自杀》以校园欺凌受害者家长的锥心亲述,直抵欺凌行为的本质,激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阅读一个个沉重的案例,特别是倾听了孩子们的遗言,任何一个有良知的读者都将深切感悟到,痛苦是不可比较的,质问受害者不够坚强是何等虚伪自大。要阻止悲剧发生,只有杜绝欺凌行为本身。

《欺凌自杀》虽成书较早,如今读来却毫无隔膜感。校园欺凌一直是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悲剧总是一再上演。然而,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1999年至2005年间,欺凌自杀事件的数量却是“零”。这反映了学校和教育行政当局应对欺凌问题时重私利轻责任,瞻前顾后、束手无策,因而一味粉饰太平。资深自由记者和纪实作家镰田慧,采访12个因欺凌而自杀的孩子的父母,通过他们的证言,揭露教师的冷漠疏忽、校方的推卸责任与教育委员会的明哲保身。严峻的现实令人忧虑,更发人深省。


1938年出生于青森县。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毕业。曾是新闻和杂志记者,后成为自由作家。著有大量纪实作品,包括《从死刑台生还》、《前往日本列岛》(全六卷)等。另有作品集《镰田慧的记录》(全六卷)。1990年凭借《反骨:铃木东民的一生》获新田次郎文学奖。1991年凭借 《六所村的记录》获每日出版文化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乔峰
    青少年的恶超出正常人想象。每一个案例都能代入我自身的遭遇。这个系统保护的是谁呢?当然不是被害者。11-08
  • 方枪枪
    更偏向对欺凌自杀的孩子家长的采访,案例虽然不少但整体有些单一与重复。校园霸凌的发生绝对非单个个体原因,还与家长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以及学校是否会洞察霸凌的恶果,但多数学校管理者还停留在霸凌无非是调皮学生的恶作剧或者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的心态,进而导致最终悲剧惨案的发生。看完这本书,我的感受其实最大的就是如果我的孩子在校园里受到欺负,那施暴者以及学校老师那边都别给我好过,可别说什么那还是个孩子,父母老师不好好教育,我替他们教育!3.5分11-12
  • 如果导致自杀的原因环环相扣而自杀却成了其中被隐匿的一环,那么在阴暗之处,永远都会有新恶发生。03-07
  • 那口虫
    有人在,欺凌事件就会有。02-19
  • 尼加拉瓜兔子
    即使作者再三强调,错的是欺凌者以及纵容欺凌的学校教员,而不应该把错误归责到受欺凌的孩子头上以及受欺凌的孩子父母的教育问题上,整本书中的评论还是不停地出现:“为什么孩子出了问题不愿意跟家长说?”“为什么孩子出事的那天早上出门时家长没有感觉到孩子的异常?”。所以啊,对霸凌事件零容忍和坚决地说不还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03-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