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千百年来一向生活散漫惯了的中国农民,一夜之间来到公共食堂集体就餐,的确是生活方式的一个重大改变。但是,吃饭方式与社会制度之间,并没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农民是在家里吃饭还是在公共食堂吃饭,充其量也只是生活方式的问题。可是,在庐山会议后的全党“反右倾”过程中,在何处吃饭这个生活问题,与当时的许多事物一样,竟上升到了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公共食堂也就赋予了“社会主义阵地”的特殊意义,凡是坚持公共食堂,就是坚守“社会主义阵地”,反言之,就是破坏社会主义,就是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于是乎,一度垮掉了的公共食堂重新恢复,全国出现了第二次大办公共食堂的高潮。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玉面飞龙
    国家治理和大公司治理很类似,想做大的变化,很难。想做正确的变化,更难。11-03
  • 一灯
    大锅饭有不要钱的社会主义大锅,也有要钱的资本主义大锅,生科院食堂就是资本主义大锅03-19
  • 星洲
    有点罗嗦了。饭后小书06-20
  • 巨叶
    评论区很多人说这本书的一大缺点是材料堆砌,我反而觉得这是本书最大的优点和特色,读过太多的过于笼统概括的历史书后,才发觉只有多多地接触当时的第一手资料才能真正比较接近历史。03-11
  • 岩上无心云
    非常好的历史学著作,有历史真实案例的描述,有文化思想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的介绍分析,有数据列举,有当时文献报道、政策文件和数据的列举。金融学的陈雨露,历史学的罗平汉,都是了不起的丰碑,人民大学的博士学位,确实是货真价实,让人仰慕。03-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