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詹姆斯·C.斯科特(James C. Scott),耶鲁大学政治学、革命、东南亚、阶级关系和无政府主义理论。著有《统治和反抗的艺术》(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弱者的武器》(Weapons of the Weak)、《国家的视角》(Seeing Like a State)、《逃避统治的艺术》(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六论自发性》(Two Cheers for Anarchism: Six Easy Pieces on Autonomy)、《反对谷物》(Against the Grain)等。

内容简介

在这部内容丰富且极具原创性的著作中,詹姆斯•C. 斯科特分析了在各个领域中,由国家主导的大型规划项目遭遇失败的例子。斯科特指出,当国家权力坚持推行简单的规划方案,而这种方案对复杂且不易理解之相关性尤显粗暴时,中央主控的社会作为其实现的基础。”在作者看来,上述四个因素的结合,往往使得悲剧难以避免。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安德烈大叔
    真是个宏大又贴近中国疑难的巨型提问:那些国家强制性权力推进的,试图改变人类状况的项目为何失败?简单提炼一下:对复杂性多样性的简单化;极端的现代主义意识,及其建立的美学信仰和乐观主义;国家权力的滥用;公民社会的软弱与驯服。在此四点的基础上,作者列举了当代很多失败案例,如近代德国林业标准化问题、柯布西耶流派在城市规划留下的后遗症、苏联集体农场、非洲的强制村庄等等。作者提出米提斯(非正式知识、民间智慧、地方性实践经验)与现代性知识秩序的含糊关系,似乎不太认为现代性知识秩序具有细化演进的能力,而对权力滥用的鄙夷、对权力利用下的现代性知识秩序的不信任则明显缘于无政府主义的信仰。放在中国来看,全能对号入座,很显然极端现代主义和权力XX在中国已成为主流思潮,而对米提斯的不信任和消灭,早从近代就开始了。06-26
  • 叫我妖而不孽
    说实话,国内引进的斯科特的书里,这是我最后一本读完的了。这本倒是和哈耶克的一系列书在精神上神似:唯理主义自以为系统加持、科学预见而诞生的致命的自负。但是很有意思的是本书对于本地知识、实践知识的重视——这让我想到了波兰尼那本著名的《个人知识》(本书也有征引);以及对于整体主义(强调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认同——这让我想起《翻转式学习》一书。另外,从本书我们可以也反思黄仁宇关于中国缺乏数目字管理这一著名观点的皮相:其实不是中国缺乏数目字管理,而是中国历代政府已经有了数目字(清晰化统计)之外的其他管制手段,比如思想控制等等,已经很能榨取民力了。没有数目字管理,也许反而保留了一定的空间,让老百姓有空子可钻。另外,量子计算机、大数据和AI,看架势对精密信息的获取、分析、控制又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11-13
  • hej
    “反对工具化管理”、“反对极端现代化意识”到评论区就变成“无政府主义”了。别人在前言都撇清和无政府主义的关系了,多读书少扣帽子行不行啊04-14
  • 千无千
    作者怀疑的不是科学、专业化的现代化,而是怀疑打着现代化的名义去实施简单化的大型项目,而忽视“洛提斯"的本地化的经验。每每读到书中的案例,脑海中浮现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如何失败的?苏联的核工业最早就是作为国家赶超西方的现代化大型项目上马的。一是未充足考虑复杂因素的简单选址;二是未充分考虑突发情况的简单化管理;三是未充分考虑核爆炸的管僚精英式的决策;四是来考虑安全的配额竞赛制生产。看起来无比美好绝对安全的核电站最终变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这无疑是精英的傲慢、是一厢情愿式的失败。08-06
  • 秘则为花
    斯科特自己都承认了,这是一本写完就过时的书。如今有意图且有能力施行极端现代主义规划的,不是国家主义者,而是经济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忽视地方知识,但又要在什么程度上承认和使用地方知识,却不把它当作一种“自然”呢?这里的问题是,如果不把地方设想为一个与国家对立的完全均质的“原核”,那么又是哪个知识阶层有资格代理地方权力?目前来看,斯科特只是在大量抄书中抒发了一点儿自己的无政府主义(反资本主义)乡愁。02-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