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当今美国知名未来学家、经济学家,和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和马歇尔·麦克卢汉一起,被誉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曾服务于美国海军陆战队。

内容简介

在一个被饥荒、贫穷和疾病撕得支离破碎的世界里,极少数人控制的财富比其实际需求多出几千倍。这些巨大的不平等,似乎与所有的合理原则背道而驰。为什么要允许这种情况存在呢?财富与贫困,这个亘古以来的宏大话题,我们又该如何解?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王新东
    所有创造性思维在某种意义上都具有宗教色彩,最初的根源都是信念和信仰。如果通过勤劳和智慧可以致富,那麽人人都会为了美好的将来而奋斗,创意和财富会被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来。假如一些人利用官僚体制的腐败、金融诈骗、政府的过度干预而大发其财,打破了社会公平、公正的基本信念,会严重的伤害进取精神。经济是由思想支配的,经济状况反映的是思维的规律,而不是物质的规律。真正的贫穷并不是收入状况,而是精神状态,精神的贫困会导致社会整体的无序与贫困。06-27
  • Adim
    全篇单纯就围绕资本主义的企业家精神谈些莫名其妙的事儿。没有任何的数据,图表进行论证。更多的是想当然。一些脑洞大开的观点让人啼笑皆非。11-14
  • 秋秋啾啾
    #泛读#供给学派经济学,不好读,不知是内容原因还是翻译原因,第一部分是对企业家铿锵有力的背书,但我咋就那么不信呢。不过还是有一些内容刷新了我的观点,其实我最喜欢关于信仰与未来的最后一章。07-25
  • 这么近,那么远
    “如同《国富论》一样,当乔治·吉尔德于1981年首次发表《财富与贫穷》这本书时,它阐述的供给学派的资本、分配和财富理论,使之被誉为供给经济学的**流分析,并成为当时正在进行的里根革命的经济学奠基作品。”05-15
  • 小溪,小溪,流啊流
    写于1980。内容庞大,很有教益。03-2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