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清华大学文学的邀约》《博尔赫斯的面孔》等论著和随笔集多部。

内容简介

1958—2007,微缩五十年时代变迁,演绎幽微处世情人性。“中国最美的书”设计者陆智昌倾情担纲设计。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洛晔
    这个乡村,格非再也回不去了。在访谈中,格非曾说起,他十七岁就离开了家乡,动笔写这部小说是因为回了两趟老家,发现老家没了,只剩下一片瓦砾,过去的人、说话的声音、走过的路都化作了废墟和野草。作者成长在乡村,这部著作前半部分笔下的乡野气息自然清新,真实而接地气。但少年格非后离开乡村,注定他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80年代后乡村秩序和伦理的裂变,描述裂变中的碎石散土。以致小说写到1978年后的三十年, 文字如乡土一样贫瘠荒芜,整部小说虎头蛇尾,同时也是分裂的——前半部写实,后面却搭构了重返乡野的玄梦。然而,相对其他作家,比如余华,我还是比较喜欢格非,在他这里,没有矫情的优美、没有敷衍的粗砺、没有刻意的忧伤,不会故作深沉的批判,也不会强调宏大叙事,这挺好的。07-13
  • 欢乐分裂
    4.5;长篇小说最紧要的是什么?当然是结构!虽问题不少,但格非依然以扎实功力证明自己在小说方面晚节尚保——以父亲要求我对村中群像的评价为圆点,各路主配白描轶事散落于圆周,以便通庵为起点&终点,合拢成圆;细节写实,氛围却依旧是拿手的博尔赫斯式梦境,桃花源式的乌有乡,终结于奥德赛的归乡之旅;群像描摹极精彩,嬉笑怒骂跃然纸上,政治经济巨变、时代断层罅隙处,难得未落入窠臼;“江南好,风景旧曾谙。”风景依旧是“莲叶何田田”的那个江南,而我无论朝哪个方向看,父母都永远消声于那片死寂般的废墟,归乡不是乡,最终的归宿是游离于家乡之外的孤岛,后半部力有不逮,但「倾城」之际的天地茫茫相濡以沫真叫人断肠,苟延的幸福漂浮在无根的浮木之上;有几个片段真是喜欢啊!11-30
  • 信然
    如果說,我的一生比作一條滯重、沉黑而漫長的河流的話,春琴就是其中唯一的秘密。如果說,我那不值一提的人生,與別人的人生有什麼細微的不同的話,區別就在於,我始終握有這個秘密,並終於藉由命運那慷慨的折返之光,重新回到那條黝亮、深沉的河流之中。」—— 這本書的後面一百頁實在是太精采了,前兩百多頁的繁複情節的交錯,突然讓人感覺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的一生白駒過隙,卑微又沉重,看得令人動容,說不出是悲涼還是圓滿的結局,始終讓人感嘆。格非在處理人物特徵上,依然不俗,個人覺得比「江南三部曲」還要更老練,畢竟這本才三百多頁的小說,竟然塞下幾十個個性鮮明的人物。07-05
  • 恶鸟
    陆智昌的设计也不能挽回格非当年的先锋气质,在《迷舟》,《欲望的旗帜》里那些氤氲的东西,《人面桃花》开始不可避免的陷入中国作家中年病,稳重的笔触,保守的形式,重复的主题,现实主义或接地气到没灵气07-06
  • 红胡子
    格非的长处再一次毫无悬念得以挥洒。其局限也如此前作品一样一目了然:读者的共鸣需要作家以生活的切肤之痛来召唤,格非过得太神仙了。07-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