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陆远,2010年获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师。长期关注中国社会学史和20世纪中国学术制度和学术思想发展史,发表论文多篇。曾参与编辑《孙本文文集》(10卷本)、《柯象峰文集》等民国重要社会学家著作,并为商务印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辑要”策划多种社会学书目选题,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社会学学科体系与社会功能研究”。本书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该论文曾获首届“余天休全国优秀社会学博士论文奖”。

内容简介

《传承与断裂》是目前学术界为数不多的对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学发展史进行深度书写学术史研究,也是一项探索学者与社会、学术与变迁、知识与权力互动关系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旨在通过对上述时间段内中国社会学家个人经历和社会学学科变迁发展历史进程的描述,加深我们对社会学中国化特征的理解,从而为中国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传承与断裂》开头部分,着重介绍相关理论背景、史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传承与断裂》主体部分,通过深描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中几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吴文藻、陶孟和、李景汉、陈达、孙本文、费孝通、严景耀、吴景超等)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学术发展、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分析他们承担的社会角色与其学术取向和研究特征之间的关系、追寻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一门学科制度的社会学在这个时期的命运轨迹,从一个较小的剖面,揭示20世纪中国社会社会结构巨大变迁的形态及其意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江海一蓑翁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陆远老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写成的论著,探究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发展史。作者接受过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系统双重训练。之于历史学,他在本书当中,充分发挥了史料搜集与梳理的功力,于学人文章、访谈、日记和学科教育档案等零散的第一手史料当中,描绘出比较清晰的学人思想历程与学科发展脉络。之于社会学,他充分继承了其导师周晓虹老师注重社会学理论训练的衣钵,不只区分清楚中国社会学不同学术阵营与学术流派之间的学术理念与治学范式差异,也将社会学学科跟新旧中国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交待得清清楚楚。而作为颇有文化世家渊源的青年学人,作者在透过冷冰冰的文献,以同情式理解,去把握当时学人的心灵境遇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这本以学科史和学术史为主题的论著,也同样值得广义上的知识群体仔细品读。11-22
  • 金城
    应该说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社会学史研究了吧。01-23
  • 濒危嗜睡症患者
    源于小远先生十年前首届余天休奖获奖博士论文,确实是一篇非常扎实的博士论文。我的感觉,这个题目可以获得的一手材料非常有限,但作者努力了,也尽力把理论和历史结合起来。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感觉理论框架和历史材料还可以更好地融合,章节之前有些脱节,第一章的理论讨论略过时。代序里周晓虹老师对学生的爱护跃然纸上,令人感动。03-04
  • Chosen 1
    去年的新书,在学科内部很热门。对于社会学“特殊内在困境”的剖析很到位,对前辈学人(知识行动者)的讲述也清晰。为我们展现了特殊年代下一个小众学科和学人的波折命运。Ps:做通才还是专才?可能真的学到一定境界就不矛盾了。03-16
  • 大糖
    八十年筚路蓝缕 三代人步履维艰本书不仅生动地记录了前辈的思想、生活轨迹,还描绘了社会学这一学科跌宕起伏的命运。文笔有张力、有内容、有深度。回归现实,却总感觉历史仿佛开始重演;那么,社会学的未来又在哪里呢?社会学本就是一门诞生在工业革命后的反身性学科。它的存在意味着一个文明的自我审视,而如果社会学沦落到仅仅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这难道不是一种文明的盲目吗?04-2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