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乔治•伦纳德•斯当东,第一代斯当东从男爵,(Sir George Leonard Staunton,1st Baronet;1737年4月10日-1801年1月14日),英国探险家、植物学家,受雇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出生在爱尔兰的戈尔韦郡。后在法国图卢兹的耶稣会学校就读,并于1758年获得医学博士的学位。后就读于法国蒙彼利埃医药学校。1790年获得牛津大学民法学博士学位。1787年2月,入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译者简介:叶笃义(1912年1月-2004年2月19日)安徽安庆人,生于天津。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名誉副主席。

内容简介

西方汉学家论述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最权威的资源和依据。

著名翻译家叶笃义先生的代表译作,精准细致,无人超越。

在乾隆当国时期,曾有一个庞大的英国使团航海而来,在历时两年的访华期间,搜集了丰富的资料,《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就是使团负责人之一斯当东综合这些资料后的合成之作,以西方人的目光,对大清帝国盛世时代的中国社会,作了面面俱到具体入微的观察,出版后轰动世界,从此成为西方汉学家论述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最权威的资源和依据。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翔实记录了1792-1794年英国使团航海到中国觐见乾隆皇帝的经过,其史料性价值及意义不仅在于这是一份以西方人目光对中国清朝社会的全面审视与观察,更有完整的航海行程与日志、沿途国家与地区的社会风貌甚至动植物种类记录,对我们了解18世纪末期整个世界的经济人文状况,并在此背景之下重新思考中国的地位都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乔治•伦纳德•斯当东,第一代斯当东从男爵,(Sir George Leonard Staunton,

1st Baronet;1737年4月10日-1801年1月14日),英国探险家、植物学家,受雇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出生在爱尔兰的戈尔韦郡。后在法国图卢兹的耶稣会学校就读,并于1758年获得医学博士的学位。后就读于法国蒙彼利埃医药学校。1790年获得牛津大学民法学博士学位。1787年2月,入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译者简介:

叶笃义(1912年1月-2004年2月19日)安徽安庆人,生于天津。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名誉副主席。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一大坨
    英使眼光深邃,评价中国入木三分,即便如今依然是英使看到的中国。有几处译者没有译出来,我就帮忙破解吧,特使团提到吃过一种水果,似乎被自己的体重压塌了,橘子大小,味道酸甜,叫做see-chee,译者搞不清干脆放下了,这个毫无疑问是柿饼,当时使团听到的汉语应该是“柿子”,方言的关系记录对音有误差。另一处提到沿岸地名,译者也没译出来,结合船队位置应该是“汕尾”05-23
  • 我想去北欧
    两天选着精读,啃下来了。真是精彩,细致入微,入木三分。中国的路径依赖依然很依赖。我把此书归类为理解中国的必读书目之一。此书让我体悟了中国的古代世界,一份极为不易的他者的见证。文明交汇时的记忆,读着读着,我忽然意识到。中国有一种心态就是,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要自己创造一个世界。是啊,这里人多,卷来卷去,自娱自乐,未尝不可。看过此书真觉得唐世平对中国历史的理解真是有道理,与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一书中内容有一小部分重叠,但是重叠的部分很多恰恰也是最入门三分的,值得反复品味,到今天也可以接着思考,找找药方。是的,今天已经有很多人走出了这个境况,但是依然有更多的普通人,他们的生存境况依旧。也许外表上,物质上有了不少变化,可是这都是表皮。骨子里,精神里,思想里,组织运作方式上千年如一日也!04-25
  • 某羊
    关于马戛尔尼使团在中国的公务活动差不多仅占本书不到一半的篇幅,其余更多是路上的见闻及作者的观感——不过这也恰恰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抛开谒见中国皇帝这件事本身,马戛尔尼使团与此前的库克、此后的达尔文极其相似,皆为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海外探索运动的一部分,其中科考、宗教与殖民因素的混杂可以说独具时代特色。话说老斯当东对乾隆时代中华帝国的评价相较使团其他人而言居然算不上刻薄,可能是由于本书的写作性质,或者本人的观感本就如此?以及他对小斯当东(那位童子)的描写,着实体现出了一位绅士父亲对自己儿子洋溢却又克制的自豪感,读起来也很有趣了。ps.可能因为译本比较古早,专名翻译的可优化之处其实不少,但是至少从可读性来说,叶笃义先生的译文值得称道。01-27
  • 心有猛虎
    看到三分之一,也没看到介绍中国的内容。觐见皇帝之后,讨论了一些中国特有的现象: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不人道的制度。葬礼上才能花钱,大家能够认可。有意思的内容不多。09-01
  • 朱颐钊
    翔实而沉稳。西洋人写东方游记时的那种夸张和咋呼,于本书似乎比较少见。06-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