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1978下乡务农。1978-1980年入美术学院,1982留学纽约。2000年归国。业余写作。2015-2019年制作艺术视频。

内容简介

收录过去十年间陈丹青为亡故师友写的十篇纪念文章。他说,他的写作都是受人所托,这十篇,却是闻知噩耗,便坐下来写。当感慨前辈身世与受难,他说,要懂得过去的记忆,除非我们亲历。

陈丹青

1953年生于上海。1970-1978下乡务农。

1978-1980年入美术学院,1982留学纽约。

2000年归国。业余写作。2015-2019年制作艺术视频。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时间之葬
    十篇悼文,贵在不堆砌辞藻过度赞美,而是尽量以平实的语气回忆,其中显然用心的一处,是为两位最不具名气的逝者,附上了作品的真迹,算是以这一渠道做一次非正式的引荐。12-19
  • 袁长庚
    名流、师长、晚辈,这样的悼文最难写,不能假装无“我”,“我”多了,虚伪、轻佻、冷血,扯大历史太狂妄,说小悲欢太矫情,读完了松口气,还好。如今作者也到了配称“老先生”的年龄,笔锋反而急切起来,《纽约》时的聪明,《退步》里的旁观,如今都像是冷却了的烟屁股,不见踪影。剩下一个仍然不服的倔老头儿,低下头从眼镜的上缘盯着你,怪好玩儿的。10-29
  • bird
    人死得丹青一文无憾矣。而肯让陈老师写纪念文章的人可不一定要有大名,但一生做下来了一些事。他们大致都是不规则的,上了一条偏执且认真的路,陈丹青懂他们坚持为何、高贵何在。多人提醒陈丹青少议政治,那概是因为他们都与时代交过锋,知道它的德行。10-05
  • 木卫二
    像一名演员那样开始,像一位导演那样结束。生命这东西,是置身片场的演员,不知觉中一声action,已笨拙,或熟练,投入表演。最终,等待名为死亡的导演喊卡杀青告剧终。但除非我们亲历,否则是在看人登台落幕,表演冒险。似乎唯独在这个事情上,每个人都笃信自己与别人,完全彻底决然底不同。陈丹青这批悼文,多以画论人,兼游于影。谓之馈赠的生命,是不见高仓健名表后的刻痕,是不忍多听的片尾曲。至于老北京画家徐岩晚年的自画像,完全可以说,几张画就讲了北野武这二十年——反复在电影里说的自嘲事玩命黑,辛酸泪荒唐言。12-16
  • 江海寄余生
    深夜开酒 两个小时就读完了 很喜欢侯一民那篇悼文 很多故事注定无法被理解 除非我们亲历01-2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