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建波,1992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物理系,1996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主要兴趣为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在各类刊物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内容简介

从为科学知识系对自然客观真实的反映进行辩护,到把科学知识贬低为人们主观建构的关于“自然”的神话,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科学观之间,其实只有一步之遥。《科学之死》所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在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中的,看上去荒谬无比但却充满逻辑性和合理性的奇妙故事。《科学之死》既不力求全面介绍20世纪形形色色的科学哲学思想,也不着眼于对其中某个观点深入细致的考察,而是试图清晰地勾勒出上述看上去完全对立的两种科学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线索,以期为人们把握西方思想史的脉络提供一个有趣而富于启发性的视角。

马建波,1992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物理系,1996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主要兴趣为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在各类刊物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青风乘翼
    科学之死,是科学化为无形,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语境,在每个人的基因中沉淀了下来;就像大家日常吃饭喝茶不可或缺,但又不足以登大雅之堂。这才是科学哲学的终极目的。01-12
  • 魂杰
    很烂,洋洋洒洒,仿佛为了介绍而介绍,没有核心主轴03-06
  • 波儿
    与洛夫乔伊不同,本书认为在人类思想运动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不是单元观念,而是单元问题。如果一个特定时段内,某个特定思想领域由某个或某些核心问题的转换和逻辑展开所推动,这样的问题就是“单元问题”。20世纪的科学哲学至少有三个彼此不同但相互联系的单元问题,第一个是“科学知识为什么是合理的”,第二个是“科学知识的结构如何”,第三个是“科学说明和预测的模式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代表了科学哲学不同的发展方向,其中第一个问题更基本,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后面的两个问题,后面两个问题则具有非常紧密的相关性。另外第一个问题有一个派生问题,也就是“科学与非科学有无明确界线”的划界问题。11-01
  • 海豹包宝
    “哼!我们不带你玩”06-04
  • 中书右丞
    看得出作者的努力,不过主线并没有序章显示得这么明确,不过对于这么复杂的领域也不宜这么苛求,能入门已足够。06-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