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凯博文(Arthur Kleinman),1967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哈佛医学院社会医学部主任和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现任哈佛研究生院及医学院终身教授。
作为国际医学人类学界和精神卫生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他于1980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医学人类学勋章。1983年起,任美国科学院医学部终身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院士、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WHO)顾问和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资深顾问,并曾获美国人类学学会的*高奖项——博厄斯奖。

内容简介

鼻塞、腹痛、关节疼痛,这些对身体异常和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命体验。

疾痛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给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困难。腰酸背痛使我们分神,影响工作效率;头痛会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下降;而有些疾病引发的性无能,甚至会导致婚姻破裂。

对一位单身母亲而言,高血压不仅意味着要少吃盐,还跟女儿的失学和早孕有关;而作为一位弱势群体的成员,社会的歧视、不公以及孤立,或许才是其身体持续疼痛的根源。长期紧张的父子关系,导致病患的双腿突然麻痹瘫痪;而换一个压力不那么大的工作环境,也会使一度恶化的哮喘慢慢痊愈。

然而,在大多数医生眼中,疾病才是问题所在。现代医疗系统,将我们鲜活的疾痛经验,解释为一种生物结构或是生理功能的变异,仅仅与身体有关。

对此,哈佛精神病医师与人类学家克莱曼博士,从其20年来的临床治疗和数百个真实病案中发现,疾痛不仅属于身体,...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生活与少女
    很好看,人类学视角谈疾痛故事。作者对癌症、心脏病等“现代病”的看法可谓一针见血:政府试图淡化此类病症的社会秩序问题意义,仅是要把它们限制在医疗技术问题范围内,是典型的价值观念操纵,规避对时代疾病的开放性讨论。私以为西方社会的泛医疗化和中国社会的过度养生其实有一些共性(除开上层建筑),都缺乏对生老病死精神视角的应对,可以说是公众教育的一种失败。03-01
  • 胡多芬diudiu
    感觉大概是说要针对每个患者的生活和精神入手来治疗疾病。强调精神科的辅助作用。可能每个医生都知道这样效果更好,但没有时间和精力吧。08-25
  • 任小羊
    “慢性疼痛”给了Kleinman的“解模”操作和套路的空间。许多个case的故事汇编和医学人文的呼吁。第四章的犹太读书人鲁道夫·克里屎蒂娃的人生失败故事读着让人笑哭,简直是我自己的一个镜像。09-07
  • 湛泊
    四星,疼痛纪实。疾痛意味着不断失去——失去健康与快乐,失去充沛的精力与必要的时间,失去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失去生活的热情,失去前进的动力……我们往往会因为漫长的疾痛而焦虑、悲观,丧失生活的信心与继续的勇气;甚而我们会不断地内疚与自责,担心自己畸形般的存在会给他人徒增负担,抑或成了家人不愿面对的包袱。于是我们恶.性.循.环地耽.溺.于心.理.障.碍与精神焦虑,饱尝孤独,却不愿或不敢向人倾诉与交流……而疾痛的终点,要么是涅槃痊愈,要么是投入永夜的怀抱——死亡,时时刻刻都在觊觎着每一个身陷绝境囹圄的疾痛患者。作者的叙述稍显啰嗦,但并不妨碍每一个受访个体背后关乎疾痛的故事的独特与鲜活——能给人许多感同身受般的灵感。更重要的是,作者以其几十年来的行医经验,给不幸者予以有效的方法指导……总之,瑕不掩瑜。06-29
  • 土拨鼠jerry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于病人以及人类疾苦的深深的悲悯之情,医疗的本质是诠释和建构意义,这一点超出了大多数人对医疗的理解,我深以为然08-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