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文祥,湖北人,武汉大学文学学士及历史文化,为武汉大学校史馆布展方案设计人之一及专题纪录片《珞珈》撰稿人之一。

内容简介

大学是近代中国历史重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私享史
    书写得非常好,我却并不贸然向大家推荐。倒不是说这本书的读者需要与武大乃至武大老建筑有什么特殊情感连结,它的目标受众应该是对清末民初的高等教育建设和公共建筑风潮这两个议题感兴趣者。06-26
  • 克莱采奏鸣曲
    非著名“你校”学者刘博士的大作,有论文该有的一切,一切都是论文该有的,期待读到武大版《从废园到燕园》的读者看看定价三思下单。两书还一个差异在于,武大这本专注讲建筑,而北大那本更多篇幅给了景观、空间设计乃至公共生活,正应了两位作者学术背景的差异。再分享一个私人感触,最后一节谈到大学选址市区还是郊外,几位校长各有议论,背后潜在的问题是人口结构上的差别。在城市化时代以前,大学可能聚集了一座城市密度最大的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方方面面的冲突都在预料之中了,即使早至中世纪的town-gown冲突也不能说没有这方面的原因;而大学在人口学上的这个根本特征在如今的城市化、城际移民时代又会带来另一层意义。最后,怀念在老图听吴骁老师讲校史,以及在工图建筑学书架间逡巡的日子。06-28
  • 维舟
    考证之详密叹为观止,足见所下功夫之深,也因此,有时几有“杀鸡用牛刀”之感,似略嫌用力过猛,如梳理“西人眼中的中国建筑”,竟追溯至马可波罗。当然,这也可见作者立论的雄心,绝不仅思作一部大学校史,而欲以此为典型案例,窥见中国近代建筑风格变迁。全书实包含几个不同部分:建筑风格中“中国固有之形式”的生成及其背后的文化心理;国立大学建设过程,以及由此过程可见的中央与地方、校方与民间的复杂博弈;武大作为现代中国校园典范的文化景观之形成。这三大重点彼此实有相当差别,详略裁剪略可议,不过仍不失为大学校史的全新佳作。10-23
  • 韧勉
    作者刘文祥是本硕博三武历史系出身,本书为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虽为民国时期武汉大学的建校历史,但是作者通过武大的建校抒发了诸多关于中国近现代大学校史写作范式的理论探讨,外加以武大的建设突出民国时代的湖北教育振兴的时代契机。另外作者指出,最初武大的设计者美国设计师开尔斯在大三转学前,曾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麦迪逊分校,那个学校也是建立在一座山与一个大湖的交界处,其选址与校园建筑构成与后来他在武大的选址与建筑组合有异曲同工之妙。书中收集了大量作者收集大陆、台湾、美国多地珍贵档案、地图、表格与照片。作为一个孕育于珞珈山上的人而言,阅读此书更加心潮澎湃,这是我的第3500本书,关于书中的详细内容可见播客节目【路书】对刘文祥的访谈:http://xima.tv/w2Kf9J10-27
  • 思维广又欢乐多
    下次带人逛校园 总算能说上点什么啦11-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