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鄧津華(Emma Jinhua Teng),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博士,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研究領域為中國研究、中國移民史、亞裔美國人研究,及女性研究。著有《臺灣的想像地理》等書。

楊雅婷,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教育碩士,現從事翻譯工作及《女學學誌》編輯。譯有《福爾摩沙的巴克禮》、《蘭閨寶錄》等書。

内容简介

拋開「宗親關係」的模糊論述, 回歸帝國擴張的歷史脈絡,一解清代如何建構起臺灣的想像地理!

一直到清代初期,中華帝國一直視臺灣為遠隔於海外的丸泥小島;但時間來到十九世紀末葉,臺灣卻已成為帝國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兩百年間,大清帝國的人們對臺灣的印象到底歷經了怎樣的轉變?

本書從清代所留下的殖民旅遊書寫、地誌圖像為中心,透過文人筆下對臺灣風土民情、自然景象,及原住民描寫的再現──如性別倒錯、種族論述、文化優劣等──探討這些文本在中華帝國的版圖擴張過程,以及族群差異的意識形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並經由檢視此時代非西方式帝國勢力拓展及其殖民他者的政策,挑戰史學界過去對「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既定觀念,勾勒出西方殖民論述與中國殖民論述之間的交會點,是英語世界近年來少見的重要臺灣文史論著。


鄧津華(Emma Jinhua Teng),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博士,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研究領域為中國研究、中國移民史、亞裔美國人研究,及女性研究。著有《臺灣的想像地理》等書。

楊雅婷,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教育碩士,現從事翻譯工作及《女學學誌》編輯。譯有《福爾摩沙的巴克禮》、《蘭閨寶錄》等書。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八十四年
    將清帝國的擴張視為一種「殖民」,是既區別於歐洲帝國主義/殖民,又區別於內部殖民,由此試圖解構今日的清代邊疆學研究和兩黨「自古以來」主張。但問題又由此產生,如果清代的漢人移墾是一種漢人對原住民的殖民,那麼作為今日佔台灣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和原住民又如何和解呢?「解殖」在台灣可能發生嗎?02-20
  • Leo
    分析方法很受启发: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史书写和边疆史研究,以文本分析和图像解读为经纬,勾勒清代表述台湾的典范类型及变迁,透过不同的再现策略和叙述观点之比较,探讨其对于边疆异己再现与帝国地理想象的影响,进而比较中西殖民话语异同。12-28
  • 道理大抵都听过
    后殖民研究在中国史里(极少的)成功范本之一。切题史料太少,一部分讨论建立在宽泛史料之上。清朝人对边疆的原始叙事vs匮乏叙事,种族(壁垒不可逾越)vs族群(可以教化)两点论述可以推广到其他边疆地区。另外作者还批判了本省人冒领台湾主权的话语……03-11
  • “帝国”和“殖民”是不是可以取代“天下”和“华夷”?清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帝国、国家概念吗?华夷之别是西方语境中的民族之别吗?历史阐释是主观的,但至少要材料可靠、证据真实。05-17
  • 饿饿仙贝
    有一个问题,本来关于台湾原始史料就是缺乏的,对这些稀少的二手史料进行主观阐释是否能可以能真实还原本相?但后殖民角度和身份角度的诠释我很喜欢,给三分四分都可以,鉴于和兴趣相同给个四分吧!03-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