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臺灣的想像地理
反馈
书名
臺灣的想像地理
作者
鄧津華
格式
AZW3,EPUB,MOBI
ISBN书号
9789863502647
出版年
2018-1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页数
368
定价
NT$400
装帧
平装
豆瓣评论
稻舍
该书利用大量清代文献和图像,分析台湾在文人书写中所形塑的意象,以及对岛内生熟番的恐惧与想象;全书共分九章节,其中第七章〈岛上女人国:性别论述〉即分析清代文人对台湾原住民女性书写的特色,包括母系社会、入赘婚姻、性别分工等社会轮廓,并述及中国文人受到区域性定型模式影响,将南方民族女性化及北方民族男性化的认知脉络,另将台湾、中国西南及东南亚各国少数民族女性一并论述,从中分析清代文人对南方女性的书写异同。对于研究清代台湾原住民女性历史的研究者,推荐本书做为必读参考书。
02-02
优雅骑士
本书透过历史文本和图像史料的分析,阐明台湾由蛮夷之岛变为中国内地的文化历程,并对当代后殖民理论与帝国主义研究的局限进行了反思。不同于明代以中原和华夏文明为核心界定疆域的做法,清帝国建立了一个同时涵纳汉人与其他边疆民族的疆域,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维持而非消蚀五族之间的差异。然而台湾原住民并未取得与五族同等的地位,虽然乾隆帝在台湾采取种种措施厘清番汉之别,但并没有像对待五族一样支持保存台湾原住民的文化完整性,原住民的风俗也逐渐被转化。因此,18世纪的台湾虽已入版图,却仍被清朝文人想象为清帝国的外围,即划分内地与化外的边界。19世纪晚期,多元主义逐渐被内地化所取代,开山抚番后,原住民终于被确立为具有正式资格的帝国子民,台湾也在中法战争以后正式成为中国的一省,转变为晚清中国想象地理和国族认同的重要环节
07-17
晴雯
太无聊了怎么能这么无聊
08-17
明月照那小沟渠
近来细读的一本书,置于英文原版出版的年份,明显可见新清史的影响,大的问题意识围绕打破西方/殖民vs.非西方/被殖民的binary。其中不乏很有洞见和趣味的解读,第五章对生番和熟番的修辞讨论和第七章性别-族群的论述尤其精彩,趁热打铁赶紧去读Imperial Eyes!鉴于我个人兴趣,觉得对于图像的讨论很有借鉴意义,但因主要作为史料处理,visual representation没有成为主线,有点不过瘾。另外作为非清史方向的人,有点好奇清朝将台湾纳入版图是否是这样一个线性的过程,以及官方和文人的描述必然与帝国目标共谋,但如何流通于民间,对普通大众认知台湾及想像帝国版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PS.本书的翻译堪称典范,如果学术著作的中文译本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准,节省太多时间啦!
06-30
moon
虽然作者意在突破“西方-非西方”和“殖民-被殖民”的二元对应,但总体分析框架并没有超越萨依德的东方学。读下来更多是了解清朝治台的历史材料,理论上没有太多新意,期待的图像解读也不太深入。(多打一星为的是从台大背回来不容易
11-03
褐
后现代/后殖民/解殖/后帝国主义下,对旅游文学、纪闻随笔的批判分析:他者的二元性(原始与未开化、礼失求诸野的高贵野蛮人)-以母系的性别倒错来制造他者和异己
07-07
饿饿仙贝
有一个问题,本来关于台湾原始史料就是缺乏的,对这些稀少的二手史料进行主观阐释是否能可以能真实还原本相?但后殖民角度和身份角度的诠释我很喜欢,给三分四分都可以,鉴于和兴趣相同给个四分吧!
03-06
菌
“帝国”和“殖民”是不是可以取代“天下”和“华夷”?清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帝国、国家概念吗?华夷之别是西方语境中的民族之别吗?历史阐释是主观的,但至少要材料可靠、证据真实。
05-17
道理大抵都听过
后殖民研究在中国史里(极少的)成功范本之一。切题史料太少,一部分讨论建立在宽泛史料之上。清朝人对边疆的原始叙事vs匮乏叙事,种族(壁垒不可逾越)vs族群(可以教化)两点论述可以推广到其他边疆地区。另外作者还批判了本省人冒领台湾主权的话语……
03-11
Leo
分析方法很受启发: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史书写和边疆史研究,以文本分析和图像解读为经纬,勾勒清代表述台湾的典范类型及变迁,透过不同的再现策略和叙述观点之比较,探讨其对于边疆异己再现与帝国地理想象的影响,进而比较中西殖民话语异同。
12-28
八十四年
將清帝國的擴張視為一種「殖民」,是既區別於歐洲帝國主義/殖民,又區別於內部殖民,由此試圖解構今日的清代邊疆學研究和兩黨「自古以來」主張。但問題又由此產生,如果清代的漢人移墾是一種漢人對原住民的殖民,那麼作為今日佔台灣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和原住民又如何和解呢?「解殖」在台灣可能發生嗎?
02-20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