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S.,Stefan George (1868~1933)
格奥尔格
德国诗人。生于宾根附近的比德斯海姆,父亲是酒商。他曾在柏林大学攻读哲学、文学和艺术史,并多次到欧洲旅行。结识了马拉梅、魏尔兰、纪德和罗丹等。1892年创办文艺刊物《艺术之页》 。1900年起在柏林、慕尼黑、海得尔堡等地过着脱离现实的生活。他不愿与法西斯合流,1933年去瑞士,同年在洛迦诺附近的米努西奥逝世。
格奥尔格是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艺术而艺术”文学潮流的主要代表。他反对1890年前后在德国兴起的自然主义,把法国的象征主义奉为创作的榜样。他的作品主要是诗歌,诗集有《颂歌》 (1890)、《朝圣》(1891)、《阿尔加巴尔》(1892)、 《心灵之年》 (1897)、 《第七枚戒指》 (1907)、 《新的帝国》 (1928)等。他的诗追求形式美,他认为这是艺术真正价值之所在。他的诗有反理性反人道的倾向。这种唯美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艺术主张和思想倾向,曾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赞赏,因而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文学史上称之为“格奥尔格派”,它的宗旨是通过创造严格的诗的美来振兴德国的文明。这个集团有作家沃尔夫斯凯尔、海泽勒和文学评论家贡多尔夫、沃尔特斯等。霍夫曼斯塔尔也曾一度与他们接近。格奥尔格在政治上虽没有同德国法西斯同流合污,但法西斯的宣传机构仍然利用他的思想为第三帝国服务。

内容简介

《词语的破碎之处:格奥尔格诗选》内容简介:格奥尔格作为一个极其“另类”的德语诗人,一直被重重迷雾遮罩着。海德格尔曾选取格奥尔格的作品加以阐发,旨在演绎其存在哲学。《词语的破碎之处:格奥尔格诗选》选译了格奥尔格各个时期的200余首诗作及一组散文,并辅以4篇评论和阐释,以有助于读者厂解诗人及其作品。


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S.,Stefan George (1868~1933)

格奥尔格

德国诗人。生于宾根附近的比德斯海姆,父亲是酒商。他曾在柏林大学攻读哲学、文学和艺术史,并多次到欧洲旅行。结识了马拉梅、魏尔兰、纪德和罗丹等。1892年创办文艺刊物《艺术之页》 。1900年起在柏林、慕尼黑、海得尔堡等地过着脱离现实的生活。他不愿与法西斯合流,1933年去瑞士,同年在洛迦诺附近的米努西奥逝世。

格奥尔格是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艺术而艺术”文学潮流的主要代表。他反对1890年前后在德国兴起的自然主义,把法国的象征主义奉为创作的榜样。他的作品主要是诗歌,诗集有《颂歌》 (1890)、《朝圣》(1891)、《阿尔加巴尔》(1892)、 《心灵之年》 (1897)、 《第七枚戒指》 (1907)、 《新的帝国》 (1928)等。他的诗追求形式...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安德
    “你的临近与远离,对我来说都是厄难。”10-25
  • 焦糖馆馆
    每行字数都一样什么鬼 03-30
  • 亥伯龙
    《生命之毯和梦与死之歌》《同盟之星》《新帝国》/从译序可知,格氏属于为“圈子”写作的诗人,其诗亦属精英写作产物。不理解诗人及其“圈子”沉浸的精神氛围、暗语、意象,诗亦难解。本书碍于篇幅提点不多,译序与附录可为上手的线索。格诗是时代见证者,诗中混乱、灾难、黑夜、废墟等意象反复出现,暗示时代之危急晦暗。其前辈席勒、荷尔德林笔下的人在崇高中思考、歌颂、创造,格奥尔格笔下的人却在危急中祈祷、预言、逃跑……诗中情绪、形象变换莫测,思之费神;而幽暗言词间又透出难以言喻的魅力,读之醉人。作为词语破碎处的主宰,格奥尔格无疑属于诗人的王者,诗人中的诗人。06-03
  • 空羽
    我是一个我是两者/我是父辈我是子嗣/我是刀剑我是匣鞘/我是牺牲我是袭击/我是风景我是观者/我是弯弓我是飞矢/我是祭坛我是祈者/我是烈火我是柴薪/我是富翁我是现金/我是符号我是意义/我是影子我是真实/我是一个终结和一个起始。11-06
  • 琴酒
    翻譯不提,格奧爾格這樣的詩人,對其的翻譯幾乎是不可能的。此書讓人感動之處在於詳細的前言和後面附上的論文,Benn看到的強烈的、和尼采荷爾德林酒神相反的溫柔、明晰、具有阿波羅精神的詩與那個說出”詞語破碎之處無物存在“的絕望意識的矛盾讓我非常感興趣。擁有卡裡斯馬的男人。08-3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