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彼得·基维(1934- ),美国当代哲学家,鲁特格尔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哲学系教授。基维的研究涉及音乐/艺术美学的各个方面,出版了多部分别论述音乐表现、音乐再现、歌剧、纯器乐音乐以及音乐演奏问题的重要音乐美学专著。

内容简介

《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是作者应牛津大学出版社之约,对音乐美学以及该领域重要问题所撰写的一本与众不同的“导论”著作。

在内容上,书中所包含的音乐哲学议题,基本可以分为六个大类,分别是:(一)术语及概念界定问题。(二)审美经验问题。(三)艺术本体问题。(四)虚构与叙事问题。(五)再现与表现问题。(六)艺术价值问题。

对于国内读者来说,《音乐哲学导论》对英美分析哲学家有关音乐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式和基本观点等方面,提供了较为全面和直接的理解范例。

在风格上,正如作者所强调的,《音乐哲学导论》是一部以罗素《哲学问题》为范式的“一家之言”的著作,是基维对自己曾经公开发表的各种重要哲学理论和观点的综合回应与明确阐述,在所论述的各个论题中,作者都以极富个性的方式(“一家之言”)做出了雄辩式的回应。而更富诱惑力的是,在清晰的论证与分析过程中,基维使所有的读者很快了解到分析哲学家普遍关心的艺术问题,并让人们充分感受英美分析哲学研究方法的信服的魅力


彼得·基维(1934- ),美国当代哲学家,鲁特格尔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哲学系教授。基维的研究涉及音乐/艺术美学的各个方面,出版了多部分别论述音乐表现、音乐再现、歌剧、纯器乐音乐以及音乐演奏问题的重要音乐美学专著。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早上坏
    主体部分是第二到第八章,针对纯音乐(绝对音乐),讨论“音乐中的情感”和听者“心中的情感”。有意思的是Kivy并不认为纯音乐可以在听者心中唤起普通情感(但Kivy认为听者可以直接辨认出音乐中的情感,却并未讨论这是如何可能的),而听者也并非因被唤起情感而被感动,为此举出文艺复兴时期男童合唱的例子:音乐自身并不表现什么情感,我们却能被音乐的“优美”“壮丽”等高度正面性的审美属性所感动。在第十章作者承认这一判断只适用于纯音乐,而带文本的音乐不仅可以唤起情感还可以再现各种内容,并把纯音乐与纯数学的进行类比。第十三章提出的问题,即为何聆听纯音乐的问题,是长期以来最困扰我的问题,但无论是Kivy的结论还是杨燕迪在中译本序中的点评都不太令人满意。07-19
  • Ethan
    未逃脱分析哲学的束缚,而且为啥翻那么多Kivy的书,上音跑偏了10-06
  • YAYA
    历代哲学大家作品中“神的视角”似的表述,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哲学的“黑箱”一脉,向普罗大众揭示出来。此书的表述依然是神的视角,就像作者是黑箱的化身,然后故弄高深、信口胡诌,翻译也为了完成发表指标,并以示翻译巨著的艰辛,极尽拗口之能事。06-22
  • 山口帝国作用子
    经典的分析艺术哲学操作,一切都往常识回归,音乐的情感属性类似人的表情属性、音乐唤起情感就像对人生气,但最后来了一个音乐的本体论位置类似于柏拉图的数学实体,这真的是日常生活学派的路径可以提出的理论吗?当然,作者还是提出了两个非常精彩的论证:一个是音乐的人格理论为何不是一种好的情感唤起理论,一个是在聆听绝对音乐的纯句法因素时我们在欣赏什么。另外,分析艺术哲学是不是分析哲学的一块自耕地?大量的理论提出都和科学哲学、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主流观点相违背,却又以“你没法驳倒我”来搪塞问题。10-14
  • 惊恐花岗岩
    读的累的要死,分析倒是分析但是为什么要用畅销科普书的腔调…模式是分析的但是叙述结构非常累人…11-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