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近代哲学、犹太-基督教哲学、法国哲学、比较哲学。

内容简介

“家”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学界悄然而成一重要论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如此显要的主题在近现代却迟迟难以进入主流话语,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立场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家”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中国人进入现代世界的巨大障碍。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Karl
    1.21从武汉返乡临时起意带的,对传统对现代有了更深的了解,却也想到了那些不是从正常的“家”结构成长起来或者成年后不愿建立正常“家”结构的个体该如何释放自己的各种需要?03-17
  • 特殊塑料
    有详有略地读完了,梳理得很好,内容清晰简明,但我无法认同最终的观点个体在家之中的依托作用固然重要,也是中国走出传统“家”观念的重要路径,但是若因此而把家作为中国人的本源性、本体论意义上的内容,则实际上与“平等”又有悖反。如果我们在这么高的层次上理解家,则容易站在一种儒家的主流文化自我上对其他亚群体进行压迫。这本书是近年的新书,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处在现代化时期并受全球化影响又面临后现代思潮,那么把家作为差异化的小共同体,赋予更多的包容,引入差异政治一类的原则,规避主流群体对亚群体产生的压迫,是否将更好?不成熟的观点,以后有机会的话再加讨论。06-13
  • Ludwigsama
    书店里随手翻了一下,除了一些不着边际的民哲级别的独立思考,观念史梳理的部分做的像本科生拿来交差的作业(概括文本大意加上几句口号式的感想)。当然作者完全可以争辩说这书不是观念史,他在写作的时候还有某种介入的企图等等,但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更进一步地说明这了本书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时间上的错乱:一个当代读者很难不疑惑,作者究竟在对谁说话——答案只可能是,他不过是在自言自语,一种知识分子的auto affection以及与之伴随的自恋在这本书中达到了顶点。现在,我只能说,为了不闹出笑话,你哲淆人最好还是少想着当国师……07-08
  • 陶梦
    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本书,需要写一个书评,编辑约的。问题不大,这本书梳理中西方“家”的观念,对我很有启发。作者的问题在于,语言不够凝练,征引文献不够规范。例如,征引胡适《非留学篇》还要转引,这没有必要。作者的见解与我同调。值得我细读。07-16
  • 李北山
    是值得一看的,能获得一些insight。前面的调子起得很高,感觉后面没接住,越看越没劲。11-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