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希霍芬,德国地理、地质学家,历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曾长期在波恩和莱比锡大学担任地理学教授,一生出版了将近200部地质地理学著作,其中对中国的地质考察和研究是其重要的学术成果。李希霍芬于1868年9月开始在中国进行了历时四年之久的地理地质考察,足迹遍布中国13个行省,搜集了大量的经济军事情报。回国后,李希霍芬先后出版了五卷《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依据的研究》,在欧洲地理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最早提出了中国黄土的风成理论,并且对中国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构造变形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李希霍芬的研究成果对近代中国地质、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蒂森,李希霍芬的学生,《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由其根据李希霍芬身后遗留的在中国进行考察时的日记、手稿以及数量众多的私人信件编辑整理而成,出版于1907年。与其学术著作《中国》不同的是,本书更多地记录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进行七次考察时的所见所闻和个人经历,是一本生动的旅行日记。其内容丰富,包含了李希霍芬对中国山脉、地质结构、气候、人口、经济、文化以及殖民情况的介绍;语言通俗,为读者了解当时中国的面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李希霍芬在日记中对旅行中的水路交通、各地的物产、人们生活状况、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影响、罂粟的种植情况等等作出了细致精确的描述。将该书翻译成中文,首先对于全面客观地认识李希霍芬在中国的考察提供了依据,其次为地理地质学界对李希霍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更为清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内容简介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33—1905),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是第一位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学者。《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收录了李希霍芬1868年至1872年间的中国考察日记及部分手稿、私人信件,由其学生整理而成。《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文笔生动流畅,除真实地反映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考察时的科研成果外,也记录了其在中国的旅行见闻、经历、感受,以及对中国城市、农村、交通、风土人情的评价,弥足珍贵。另外,李希霍芬作为一位科学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国际问题的认识,也发人深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eaHoney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的独特之处有二:经常以地质学家的身份进行观察,走的大多是偏远山区或最最普通的小镇。尤其后者,太令人惊叹了,李希霍芬走过太多太多乡间小路,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与其他走马观花的外国旅行者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发现,直接死于太平天国军队刀下的人远远少于因躲避太平军而躲进深山后被饿死的人数,可以无数次体验被乡下人围观并被骂洋鬼子,能够告诉我们在清末的四川等地仍有许多自成一体的蛮人部落,能够发现乡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积极开垦土地,反而不断砍伐树木做柴火,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能够留意到许多深入贫困地区的欧洲传教士的传教事业并不顺利甚至很悲惨。其中有几个插曲意味深长,包括怒打偷狗贼,惩治乡间小路“碰瓷”犯等等。总而言之,强烈推荐!07-21
  • 库拉岗日破冰人
    “这是我见过最美的中国城市、这是我见过最美的中国地貌、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中国风景、这是我见过最狡诈的中国人、这是我见过最丑的中国人…”感觉每到一个地方李希霍芬男爵就要咋咋唬唬的感慨一番。以及日记中对太平天国之乱和陕甘回乱的记录非常有史料价值。08-25
  • 鸭嘴兽
    李希霍芬真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中国,冷静又客观,当然还有一些当代的读者以民族主义的情结来评价李希霍芬,不过李希霍芬时代的中国与当下还有什么关系么?我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05-18
  • Han
    “我周围无非蝇营狗苟挣钱的人,我所得的无非一次想成其为科学的旅途中每天的喜忧!”04-05
  • 银河系头号傻瓜
    这次是真看完了 充满景仰。李氏的正直 洞见 学术造诣 处事能力 孜孜不倦的求索 都太让人敬佩。接下来瞅瞅斯坦因。 另外这还是特别的时代风物注脚 太平天国后 同治回乱当时12-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