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历任东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编译馆编纂。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去台后曾任编译馆馆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及文学院院长。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以及散文《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随笔》《雅舍杂文》《雅舍忆旧》《雅舍遗珠》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食上的才华展示:火腿、醋溜鱼、烤羊肉、酱菜、汤包、炸丸子……既有饭馆酒楼的看家菜,又有平民百姓的家常菜,一壶烫酒,两三好友,或对影独酌,都写得极好。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马大象
    【藏书阁打卡】这本谈吃的集子是算是美食杂文里面的经典之作了,过人之处在于“丰富”,既有关于做菜的方法,又有品尝经典菜肴的感受;既有关于饮食风俗的考证,又有对当时著名餐馆的臧否;既有对食物本身的研究,也有关于餐饮文化的论述;每篇之中还夹杂着很多名人轶事,读罢之后感觉收获了太多的信息量。民国时候的美食家,那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梁作为文化精英自然有这个口福,能吃到一等一的美食。而现在的美食文,基本已经回归大众,文化精英已经吃不起上乘的美食了,能吃得起的又写不出来,能写出来的多少有些营销软文之嫌。所以今天看来,要真的享受口腹之欲,还得自己亲力亲为啊~03-19
  • wood
    3.5星,同样作为老饕,虽然作者文笔不如汪曾祺,阅历和见识也比不上赵珩,但读起来却格外亲切 接地气,犹如和一位资深吃货老友聊天,说起美食就两眼放光那种,各种地道馆子如数家珍,晓得烹制的过程和关键细节,甚至食材和炊具选取的讲究也很内行,相当过瘾。这本书是参与共读看的,感觉美食,博物类特别适合这种形式,通过批注,能了解到其他书友家乡的美食,很涨见识。03-20
  • 粟阿姨
    北京桶子鸡南京油鸡广东白切鸡东兴楼芙蓉鸡片、正阳楼烤肉月盛斋酱羊肉和顺居白切肉、爆双脆炸丸子汆丸子乌丸子、铁锅蛋酱萝卜熬茄子、水晶虾饼天津包子煎馄饨、核桃腰核桃酪桂花栗子。介绍比较大众,比较平民的北京美食,大致都是爆炒炸的肉类,鱼类都很少,酒茶顺便带过。算不上很精细的吃法,但现在基本也吃不到了。今年杭州的餐厅都在吃些什么:小龙虾和牛蛙,西餐就是牛排汉堡。各大网站所谓的“老饕”“吃货”,不过是一群胡塞海吃的胖子。06-16
  • 梨梨草
    三星半吧。书中有很多的美食,感觉现在都已经失传了,梁先生说的“但愿我的回忆不是永远地成为回忆!”,有些应该已经永远地成为回忆了。我觉得挺可惜的,有多少精湛的厨艺在流失,有多少美味的菜品已成绝唱。本书是梁先生对于自己记忆中的菜和自己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对于一些跟菜有关的书的见解,还有对于国外生活的感受。09-11
  • 大猫
    【藏书阁打卡】前两辑真好看,尤其适合早春三月的夜晚,寒风中走在回家的路上看,那个寒风入骨啊,那个饥肠辘辘垂涎欲滴啊,馋到胃痛,恨不得马上跑回家下个方便面还要打两个荷包蛋!大概因为羊肉是我的最爱,所以特别喜欢梁先生写羊肉的章节。书里说南方人吃红烧山羊肉连皮,在北方可不行,因为北方羊皮还要留着做皮袄,原来如此~ 他老人家说的特别好的是:离开北平,休想吃到像样的羊肉!想他在六百公里外的青岛写这些,肯定是动了真感情(馋虫)的,哈哈哈~ 第三辑一般了,重复的内容太多,翻来覆去的说,都保留下来略坑。 03-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