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G. Wagner)
德國著名漢學家,以其深厚的漢學家研究成果,於1993年獲得萊布尼茲獎的殊榮。瓦格納深諳漢語、日語,兼備政治學與哲學功力,先後往來於柏林自由大學、美國的康乃爾大學、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講學。自1984年起,任職德國海德堡大學迄今,是該校「全球脈絡下的亞洲與歐洲」卓越研究群創始主任之一、歐洲漢學學會(EACS)秘書。瓦格納教授以學術思想家為本位,致力爬梳哲學與文學文獻的政治意義,並透過對概念、體制與政治符號的解析,探索中外古今的跨文化交流,重要著作有:《重製天國圖景:太平天國運動中宗教的作用》(Reenacting the Heavenly Vision: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the Taiping Rebellion)、《當代中國的歷史劇─四個實例研究》(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ical Drama: Four Studies)、《注疏家的技藝:王弼的「老子注」》(The Craft of a Chinese Commentator: Wang Bi on the Laozi)等。

内容简介

本書著重在早期中文報刊(Chinese language press),內容大多涉及《申報》、發行《申報》的公司,以及初期數十年間總綰公司營運的美查(Ernest Major)。「申報館」成爲近代中文新聞媒體的起源,以及造就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成為幾十年來中國媒體之都的因素。中國報刊不管就形式或者內容,都是屬於跨文化的媒體,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連結,其體例和修辭,也都是在當時不斷發生的跨文化交流中形塑而成。透過以美查與「申報館」之媒體與文化出版事業的分析,本書一方面挑戰著名學者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和「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理論架構,提出批判性的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烤肉君
    Wagner的论文集,虽说标题很大,但实际上中心是美查、《申报》和《点石斋画报》(尤其是《点石斋画报》那一章有差不多100页),关注的城市也仅涵盖上海。Wagner试图对话的主要对象是海德格尔的“公共领域”概念(虽然他在序里说也要对话“想象的共同体”,但正文几篇文章都没提到),他认为,海德格尔这一概念的局限性在于其被限定在一个后社的民族领土之内,忽视了中国公共领域的“全球性”、“多语性”,比如说美查作为“非中国人”对晚清以来报业的巨大影响、晚清以来存在的由各方势力创办的外文报纸,都增添了晚清“公共领域”的多样性。(其实我个人最喜欢郭嵩涛那一章,一定程度上能跟晚清政府与殖民主义的研究进行对话。)12-02
  • 靚仔胡迪
    晚清、全球史、媒介与图像,百科全书式的全景写作,瓦格纳占有的第一手资料之丰富令人汗颜,完全模仿不了。因为关注领域的原因,重点读了前两章关于图像与画报的部分,主要关注两个问题:1、画报对摄影再媒介的过程,图示的转译和全球画报的互文2、现代性的图像诞生:世界图像时代的中国经验(?)与新/奇的接受范式—写实主义的欲望。10-06
  • 山岸公園三土君
    书名看似很大,但各章内容聚焦的问题实际上都比较具体,《申报》《点石斋画报》,百科全书,中国的英文报刊,关键字都很清晰。可能也是因为论文集的形式,在这样一个题目下线索显得有些散,读下来章节间的跳跃感很强。点石斋和百科全书两章节读下来收获颇多。另外,瓦格纳对晚清报刊中“社会”的缺失的提示,以及国家疆界与公共领域的关系的分析也让我想清楚了一些问题。06-06
  • 房顶上的猫
    中研院书籍史研习营推荐阅读,主要读第二章《进入全球想像图景:上海的<点石斋画报>》,本文在全球交流体系中考察该画报的定位、内容与风格,着重探讨中国人是如何通过改编自西方报纸的图画见识西方人,西方人是如何通过西方出版的配图新闻的摘录,了解到中国人自己对西方的看法。延伸出两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学界对美查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美查在学术界的形象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2、晚清民国上海与北京的文化交流与出版物物流渠道对双方图书业的发展与读者的阅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把四马路和琉璃厂联系起来,我们能收获什么?08-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